双减政策之下,哪种孩子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优育与幼教
优育与幼教 由优尔供稿双减政策之下,哪种孩子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先别着急回答,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最后。
距离双双减政策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作为家长的你们是不是特别迷茫,特别慌?
作业变少,各种补习班儿也没了、孩子大把的空闲时间,孩子学习到底该怎么抓呀?
难道真的要家长们,放弃掉工作,进入全面带娃的模式吗?其实完全不需要那么焦虑!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优秀的孩子身上总是带着各种各样的“套路”。
接下来,我将会分为两个部分,小学篇和中学篇,给大家一一讲解一下,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小学篇
现如今,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阶段,就能把孩子压榨得很扎实!原本属于孩子放松的时间,被家长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哪是放松休息,这简就是“欢迎学习的地狱”。
相信很多家长会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话没错!但是!在中国,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考需要12年的时间,学习是一个长线计划,不是百米短跑。
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这三项能力:体育运动、大量阅读、以及时间分配!
首先,咱们先说说这个体育运动!为什么我把这个体育运动提到最前面来说呢?
老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那么他该如何面对接下来未知的人生呢?
另一方面,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一项关于抓好落实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下文简称为“五项管理”)的通知,需要各学校及家长们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
最为重要的是,体育已经纳入中考范围。
2020年12月,云南省教育厅在昆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中考体育100分。 随之而来的是全省各地对于教育政策的响应。
我们再来看看体育中考中的必考项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篮球、足球、排球、掷实心球以及仰卧起坐。
注意,这几项体育项目,可不像文化课那样只要培训就能见效果,中考体育想要不拉分,那么就需要从小开始进行锻炼,循环往复,等到孩子参加中考体育考试时,就能轻松。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阅读大量的书籍。
阅读不光是为了涨见识,拓展知识面,更为重要的是面对日常考试,以及往后的中高考语文作文。
中考语文满分为成绩为120分,其中作文占50分,高考语文满分成绩为150分,其中作文占60分,一分一千人!
这还不算完,如果算上那些阅读理解类的题型,那么整张试卷,关于阅读写作的分值占比高达75%
想要在这方面赢得胜利,就得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换句话说,阅读可以说是双减以后区分学霸和学渣的分水岭了。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阅读这件事情就变得尤为重要,当家长的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给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这最后一点就是要教会孩子学会看表——时间概念!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写作业写得又好又快,但有的孩子拖拖拉拉,作业还写得乱七八糟,这是为什么?
抛开对知识的掌握度,有的孩子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是因为他懂时间分配,而这个问题投射到成年人在职场上的工作时,也是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需要从小给孩子培养时间管理的概念,为了让孩子懂得时间的分配以及利用,我们培养时间观念,把生活中他经历的事情和时间不断地建立起来联系,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时间观念。
所以从这个阶段开始,家长所有的思路都要围绕着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展开啊,自主感的培养必须要做到三个环节,放手、陪伴以及整理和复盘。
- 放手就是让孩子自己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自己来规划,家长不要插手。
- 陪伴就是你观察他按计划执行的过程,大概率他是执行不下去的,你可以提醒,但不要插手。
- 整理和复盘!就是陪着孩子基于事实的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批评或者评价,整理和复盘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自我反思和调整。
这个过程,家长肯定很着急和崩溃没有关系,这是你们要培养孩子学习自主性的必经之路,给孩子多一点试错机会,做好复盘反思,孩子们一定会有进步的。
如果孩子能够掌握并熟练我最开始提到的三项,那么,这会让孩子到初中以后能更好地应对高难度,高强度的学业。
切记!小学的时候,父母不应该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
在这个阶段属于孩子习惯养成和积累的阶段,切不可让孩子提前透支!
中学篇
如今,参加中考的学生面临着分流的压力,参加高考的学生面临着题型的千变万化,再加上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业减少,培训机构严打,学生越来越烦恼,不知如何是好。
首先,进入初高中后,意味着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波动特别剧烈的阶段。
所以我给各位家长要打一个预防针!你们一定要跟孩子搞好亲子关系!
一定不要试图控制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多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并学会尊重倾听以及接纳孩子。
如果亲子关系不好,那么再好的方法都不顶用!
亲子关系要好,这一点,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一样是教育引导孩子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双减后,初高中阶段的孩子该如何规划呢?
相对于小学阶段,初高中阶段孩子除了要再继续培养学习习惯外,还要着手培养学习方法。
中学阶段,学科数量和难度都会提升,随之而来,孩子们的压力也会上升。
那么,这部分我将会分为两个部分:一、学科学习方法;二、家庭关系。
这一阶段,孩子学科重心点还是要放在语、数、英三门主科。
像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目,只要孩子们做到紧跟学校课堂进度,及时完成作业,并且以单元为分界线,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配合少量的试题训练,整理错题本,巩固错题就足矣。
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上,孩子要学会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思路以及写作方法。
最好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做题思路以及答题方法。
在数学这门学科上,一定要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吃透,保证课本上所有的习题,都能熟练掌握。
其次,采用真题训练的方法(中学生真题资料请参考5年中考3年模拟),并借助使用错题本,提升自己对知识点的思考的深度。
在英语这门学科上,主要掌握两点:一词汇量,二语法。
关于词汇量,有很多家长问我,有没有记单词的方法,有肯定是有,但是掌握所有学科想要学好,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关于语法,这里没有什么过多的技巧,但是需要掌握语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剩下的就交给真题训练。
同样,你还得需要像数学,那样建立自己的错题本。
如果遇到搞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去问老师,告诉孩子问问题不丢人,也不要怕老师责怪你笨或者上课不好好听……
告诉孩子:“你现在的不耻下问,是为了在面对试卷时有问必答!”
以上是在学科的学习方法所有的内容,接下来我要说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关系。
在这部分我会分为两个点:一、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二、父亲和母亲的关系。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点: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北京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 56.28%,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投给了最强烈的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辛辛苦苦养娃十多年,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只有5%的父母能真正成功闯关,和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变得这么恶劣呢?
说到底是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时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不被孩子所接受。
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方法,帮助每个父母能够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想要亲子关系融洽,你必须明确亲子关系的定位:
站在前位,引导和教育孩子,提供资源;站在同位,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站在后位,让孩子自我探索,学习成长。
孩子也是个独立个体,你需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同时,他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总结一句话就是: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来,孩子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撒开手,放心让他去做。
最后,我们再讲讲父亲与母亲的关系。
如今,不少夫妻的生活中充满了矛盾,轻则冷战,重则动手、离婚。
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极其不公平,孩子是无辜的。
即便再大的矛盾,也不应该让孩子看到这么残酷的事实,出现在孩子眼前。
父母每吵一次架、打一次架,孩子就跟着提心吊胆一回,幸福指数也降低一回。
美国佛蒙特大学心理学院一项研究证明:常目睹父母吵架的孩子,能区分高兴和生气的情绪,却无法分辨中性情绪,因为父母的长期争吵,使他们对情绪的处理过于焦虑和警惕。
关于夫妻矛盾带给孩子的伤害,我不打算讲很多,但是请你一定要记住,没有孩子愿意看到自己的父母不幸福!
所以,为人父母,关键时刻做关键事,不要让你们的感情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写到最后:
双减政策的实施,从表面上来看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规范校外培训。
其核心是为了让教育回归人才培养与选拔的本质,什么意思呢?
双减的本质还是在于筛选,只不过,它筛选出来的人才是极其自律的人。
那么回归最开始那个问题:“双减政策之下,哪种孩子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答: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家庭关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