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揭秘: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假研学,是如何坑骗家长的 优育与幼教
优育与幼教 由优尔供稿你给孩子报名参加过研学吗?
很多爸爸妈妈向我反映,自家孩子参加的研学,就是去玩了一圈儿,什么也没学到。
这样的结果在正常不过了,因为市面上大多数研学产品都是质非文是。
如今的研学游市场已经不能用鱼龙混杂来形容,最贴切的形容是”商家疯狂的割韭菜!“
一些研学旅行产品教育功能不足,质量良莠不齐,“游”大于“学”的现象比比皆是。
还有一些机构挂着研学的名号,收着天价的费用,却只是到各种名校走马观花,漂洋过海的“研”个过场。
真假难辨,标准难立,让研学产品变成了割向家长的那把镰刀!
研学的发展起步与市场的爆发
现代意义上,我国的研学起步较晚,但是也已经有了长达十年的历史。
2003年,上海成立了首个“修学旅行中心”,与此同时,上海拉着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打算联合打造华东研学旅行文化游线路。
2006年,山东曲阜举办了第一个修学旅行节庆活动——“孔子修学旅行节”,借此弘扬中国儒家文化。
2008年,广东把“研学旅行”写进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并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
随后,教育部门也将“研学旅行”作为试点推广工作。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 2020 年) 》,在此文件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2016年11月30日,为了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由此,研学旅行迎来了发展的高潮。
该意见的发布对于研学行业来说意义非凡,意见颁布后,研学行业迎来了大爆发,大批创业公司涌入研学行业中。
2017年7月24日,山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方案,规定各地中小学每学年安排集体研学旅行不少于两次。如果用春夏秋冬来比喻一个行业的热门程度,那么研学行业正处在大好的春天。
研学正式迎来爆发式增长
因为研学市场这块蛋糕的体量太大了,一些无良的商人不可避免地涌入其中。
许多想赚快钱,借此来炒作,他们成立所谓的研学机构,要么资质不全,要么在服务商偷工减料。
一方面,研学旅行在国内开展的时间不长,探索的经验不足,家长对其教育价值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无法更好地判断研学产品的好坏。
在出行过程中,原本的”研+学“,到最后都成为了一趟花钱旅行游玩的闹剧。
重游轻学模式早已经脱离“研学”的最初的内涵和目标。
另一方面,研学旅行缺乏专业的研学导师人才,进而导致在整个研学过程中,孩子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特别是在红色研学教育上,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价值挖掘不足,导致“研学”成为一场旅游。
最后,由于研学市场缺乏强有力的监管部门,以及行业标准、规范。
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研学导师的个人能力、研学基地的软硬件设施、研学价格、以及安全防范等机制,都是参差不齐的水平。
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研学套路
但凡不正规的研学机构,总是爱玩点套路!
接下来,在这里我将给大家揭秘一下那些不正规的机构的经常使用的手段。
套路一:低价引流,合同玩手段,中途变卦加钱。
凡是遇到价格低于市场价的机构,千万不要给孩子报!
不管对方介绍得有多么诱人,价格有多么低廉,千万不能报!
这类研学机构的报价往往会远远低于市场价,他们将旅行社的特价团作为学习参考的标准,利用低价俘获人心,紧接着,会一点点的”折磨“你。
首先,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
想想我们身边的朋友报过的那种超低价的旅行团:
“998元,云南6天5晚双飞,五星级酒店”
“双飞!三亚7天6晚,海景别墅酒店”
……
类似这样的旅行产品,看似很划算,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买单的都是消费者。
旅行团的导游会逼着你买买买!甚至有些导游还会采取暴力、威胁的手段强迫你消费。
同样,如果真用几百到千元的价格能参加一次五日研学,那么你就做好准备二次消费的准备。
不良的研学机构在宣传时,告诉你,花费XXX钱,就可以参与XXX研学旅行。
然而这些机构会在合同里大做文章,告诉家长所支付的钱不是全款,而是“定金”,在孩子在路上的时候,开始问家长要钱了。
家长们也是有苦难言,孩子们都已经在路上了,如果不给钱,安全问题保障不了怎么办?因为贪一时的便宜,而吃了大亏,绝对不可取。
这个时候,你只能认倒霉,将尾款补齐!
套路二:挂羊头卖狗肉,旅行社摇身一变研学营
“之前是xx旅行社,怎么现在连研学都有了?”
这是许多家长在面对一些所谓的研学机构时会产生的疑问。挂羊头卖狗肉,说是研学旅行,其实只是一次普通的跟团游罢了。
早在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家旅游局公告(2016年37号)》,定义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n054-2016)行业标准已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正式实施时间为2017年5月1日。
在该文件中,规范中定义的服务方有:主办方、承办方、供应方。
一、主办方
1、必须是公司,需要具备法人资质。
2、内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研学旅行的服务项目有明确规定和要求。
3、有全面的安全防控措施、保证学生出行安全,并具备提供安全教育培训的能力。
二、承办方
1、需要旅游资质,是注册的旅行社。
2、要求符合旅游局的相关要求, LB/T 004 和 LB/T 008 的要求,具有 AA 及以上等级,并符合 GB/T 31380 的要求。
3、连续三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不良诚信记录、经济纠纷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4、具有独立的研学旅行部门和人员,负责研学旅行,具备承接 100 人以上中小学生旅行的经验。
三、供应方
1、是合法公司,具备法人资质。
2、依据提供的服务项目,需要具备相应经营资质和服务能力。
因此,在给孩子选择研学机构时,一定要按照上面三个点,去了解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
另外,有一个简单的方式,就是在选择研学机构时,可以上工商局官网查询机构的营业执照,
在经营范围内,查看是否有相关资质。
套路三:将包装和虚假宣传进行到底
在宣传过程中,有些研学机构会把自己的研学项目说得天花乱坠。
但是实际情况与宣传内容严重不符,拿到钱之后就翻脸不认人。
在住宿条件方面,宣传时承诺会给孩子们提供四星级以上的食宿,但是实际情况是带着孩子们去吃廉价旅行团套餐,十人规格的八菜一汤,住宿环境的犹如城中村的小旅馆。
在研学教育方面,说好的2个研学导师配备6人小班制研学旅行。
实际上,一个研学旅行,5个研学导师管理二百人,顾得了这个孩子,顾不上那个孩子。
这样一趟研学下来,老师也累,学生也累;老师懒得讲,学生也听不进去。
甚至,有的机构深手从新东方身上学会了“包装老师”。
在对外宣宣传自家研学导师时,是各种吹嘘,宣传自己的导师水平如何之高,教育背景如何之好,就差把“经历过越南战争,有着丰富的丛林生存经验”写上去。
有的家长,看到宣传上的导师这么优秀,于是脑子一热,给孩子就报名。
殊不知,所谓优秀导师可能只是某旅游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自己都糊里糊涂的,何谈在研学中带领着孩子去学习知识。
在这里教给大家一招,如果机构以研学导师作为卖点,向你宣传,那么你一定要打开手机,上网搜搜所谓的“大师”,如果查无此人,果断转身走人。
写到最后:
为了避免踩雷,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以防上当受骗。虽然行业的现状不是最理想,但是我相信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法律的完善,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研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