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双减政策下,聪明的父母这样培养孩子,成绩甩同龄人一大截 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优尔供稿

自从“双减”落地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作业的压榨,没有紧逼的学习压力,这帮孩子一个个乐得笑开了花。

但是,双减政策之下,父母和孩子是不是可以实现“躺平”,高枕无忧了呢?很明显,不是的!

9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文章《“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

 

 

其中严肃提到: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家长要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

双减政策下,减的是负担,而不是责任。

说白了,减负不等于放养,双减不是让孩子和父母高枕无忧,而是让孩子多元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双减的实质,其实是对孩子自律性和父母责任心的双双考验。

说到这,相信不少父母会出现不少疑问:

“我和孩子需要继续内卷吗?”

“我该从哪些维度助力孩子成长?”

“如何让孩子在双减之下成绩不落后?”

“我该怎么引导孩子?我该怎样帮助孩子?”

“减负后,交配鞋业,我变得更加焦虑怎么办?”

……

双减之后,迷茫和焦虑围绕着众多父母,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烦恼,下面这些干货建议,请一定要认真阅读!

双减的目的其实是在挑选自律的孩子

所谓双减,既不是减压,也不是减负。

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孩子,二减不重视教育的父母。

双减的本质其实还是应试教育中的筛选,上筛选人才为国贡献,下筛选劳力为国添砖 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父母们真正该做的并且能做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新学期刚开学,教育部就提出了三个“不”:

  • 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 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 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

很多学校响应教育部的“双减”号召,老师开始减少作业布置,考试的频率也大大降低,学校基本不安排单元测、月考、期中考等。

那么孩子学得如何,家长很难及时掌握真实情况,往往到了期末考试时才会暴露孩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后双减时期,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掌握更多学习方法和技巧。

如果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很多优秀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律。

这体现在他们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目标性、计划性等方面。相比于被动学习,他们往往有着更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和更高效的学习收益。

与其灌输知识,不如培养习惯。从现在开始,重视起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策略上让孩子学会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并能落地执行;在时间安排上懂得专时专用、将时间最佳分配;在能力上掌握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律的孩子看似辛苦,但他们从来不会失意和迷茫,因为他们永远有自己坚定的目标,他们享受解开难题时的快乐,享受努力之后取得的好成绩。

自律,从不是“痛苦”和“磨练”,而是帮你达成目标的方式。

高尔基曾说过:“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你今天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这就是自律的意义所在。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多出来的时间更有意义

你有没有注意到,双减政策实施,孩子们的什么多了?对!孩子们的时间多了。

特别是小学生,每天下午,早早就完成作业了,剩下大把空闲时间。

有的孩子一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手机,看电视,整天窝在家里,也不知道出去和大自然接触。

这样的“休息”和“放松”,对孩子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弊端超级多。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宝贵的,还有许多事情值得去做。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度过更有意义的空余时间。

看电视、玩游戏可以,但要有度,要控制时长。

在这里,我有两个不错的提议。

提议一:让孩子走出去参加研学

当下中国孩子早已经是被困在钢筋混凝土的房子和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中,肥胖率和近视节节高升。

父母不如趁这个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研学实践,研学实践是在教育部门监管下,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让孩子游中学,学中游,不仅大大降低肥胖和近视的威胁。而且丰富了孩子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更为重要地是在研学活动中,每一场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时的逻辑,更有助于孩子对于时间的认识分以及分配。

 

 

提议二:与孩子协商,量身制定时间计划并予以奖励

之所以制定计划其实还是为了孩子考虑,但如果因为计划而导致孩子产生怨怼心理,那么还不如没有这些计划,所以一切计划都要以孩子本身为根本。

父母在制定计划时可以按照孩子的真实情况来给孩子量身定做,比如说给孩子一个小目标。

当孩子达到目标之后,父母予以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之后目标再慢慢提高,给孩子适应的过程,这样孩子也会积极地配合计划地完成。

父母在制定计划的同时,可以邀请孩子共同参与制定,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从之前的执行者变成如今的计划者,这会让孩子拥有强烈的荣誉感,身上也会有强烈的责任感,毕竟是自己制定的计划,可能根本不用父母催促孩子就开始自己完成了。

有了参与感才会有成就感,这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商议、探讨计划的实施和执行,这也是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切记!孩子在时间观念上,一旦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时,记得奖励孩子。

总之,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规划安排时间,平衡学习、生活、兴趣等方面,给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给家庭相处的时间,引导孩子规划安排自己的生活,让孩子珍惜时光,多做健康有益的事情。

双减政策下,父母对自己情绪的管理

曾经有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家长主要是在孩子起床、吃饭还有辅导作业这三方面比较容易有情绪。

比如说孩子起床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啊,拖拖拉拉,怎么到现在都起不来。

吃饭的时候呢,又会觉得孩子挑三拣四,吃得特别少,像小猫似的。

作业方面,正如句:“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

所以说,这个时候呢,就更需要我们家长学会如何来觉察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否则呢,可能孩子不开心,我们呢,也常常会觉得自己很愤怒,很无力。长期下去,会影响亲子关系,自然也会影响孩子的成绩。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觉察和管理我们情绪呢?

 

 

情绪管理主要分为短效情绪管理和长效情绪管理两方面,所以为人父母在这个节点一定要掌握自我的情绪管理。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分三步。

觉察情绪,离开现场。

当情绪来了,它就是来了,没有办法,嗯,不可能把它赶跑,更不可能把它塞回去。

那么,当我们知道自己生气了,好吧?我的确是生气了。

看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知道自己生气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要离开现场,这是为了避免给自己增加刺激,以免让自己做出更强烈的一些反应。

调整自己的呼吸,多做深呼吸。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身体就会有一些不适,比如说心跳加快,头发蒙,甚至肩膀酸痛,还有的可能会气得发抖。

那么在这个时候呢,我们就要把深呼吸带到我们不舒服的这个地方。尽量深地吸,尽量慢地呼。

在做深呼吸时,想象自己每次都可以把一些不愉快和不舒服等不良情绪带出体外,每做一次就会减轻一些,这样呢,经过做几次、十几次,我们的情绪基本上就可以降低下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做深呼吸时呢,我们需要强调一点就是要让自己的肩膀放松下沉。因为当我们有情绪、生气的时候往往会让肩膀耸起来。

就是有点儿像我们都看过那个斗鸡的场面啊,鸡在这个时候它是气势汹汹的、自己的背拱得好高啊,因为它进入了一种应激和战斗的状态。

同样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也是进入一个动物的应激本能的状态。所以在深呼吸时我们需要把肩膀放松下沉,然后再来做深呼吸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2、将自己的情绪告知孩子,做深度沟通。

在找孩子之前,一定要将自己的面部表情进行调整,不要让孩子看到你满脸愁容,尽量以常态时的样子出现在孩子面前。

在这里需要坦诚向孩子道歉,告诉孩子,刚才心情不好,让孩子不要放在心里。

此时,父母可以将自己不高兴、不开心的缘由告诉孩子,并且和孩子协商解决方案。

3、给予爱的回应

最后,给孩子一个拥抱,并鼓励孩子告诉他,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多元化发展,构建能力壁垒,让孩子做未来的主人

很多父母觉得双减后可以适当“躺平”,但又担心万一孩子不够优秀,在未来社会上会缺乏竞争力,走不少弯路。

其实,影响孩子未来的不是成绩,而是成绩背后的所代表的软实力。

高分低能的人在社会上也会面临种种问题,全面提升孩子素质、能力,孩子未来的道路才会更宽更远。

在科技行业或互联网行业有一个专业名词叫“技术壁垒”,是指技术上的关卡。

壁垒是一种别人很难模仿、超越的状态!

在孩子的能力上也是一样,孩子日积月累形成的优势特长,别人很难短时间追上,构建孩子的能力壁垒很重要。

那什么是孩子可以构建的能力壁垒呢?

举个例子,比如骑自行车这项技术,很容易被他人掌握,不容易形成壁垒。

但是审美能力、演讲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表演能力……类似于这样的能力,想要在短时间内,想要培养起来非常困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倾注。

 

 

而为人父母如果能加以重视,那么这些能力,将在孩子的未来,成为他披荆斩棘的软实力!

这就像学画画时,坚持每天练习的孩子,短时间内很难看不到变化,但长久下来,孩子在审美、创造、想象等方面都会形成自己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别人很难快速获得。

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不要再光盯着成绩了,因为应试的成绩只是为了证明孩子是一个有学习能力、会拿到优异成绩的人。

而那些,被众多父母所忽视的能力壁垒,才是决定孩子是否能够走得长远的核心因素。

给孩子多元化的教育,拓宽孩子的能力渠道,让孩子建立起能力优势,全面发展。

这样,他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

写到最后:

教育的变革随之而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教育时代的迭新。

面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全面迭代,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拥抱变化。

无论政策、时代如何变化,心志坚定、能力卓绝者都不会随波浮沉。

在教育这条路上,没有所谓的高分低能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高分低能!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