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做 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 由优尔供稿你知道吗?当我们还在讨论双减减什么不减,什么时候。
其实教育部的网站上,早在9月5号的一篇文章《”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全文共计2823个字,把双减后,家长要做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给你仔细解读一下,请记住啊,这是官方提供的信息,真正了解才能做好家庭和学校的互补。
首先,这篇文章开篇就提到一个概念”家长意识担当“,之后紧接着又说了三个”不减少“,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
很多人在看了这篇文章后,有点摸不着头脑。有的父母说:“不减责任和不减成长,我都能理解,可这个不减质量,着实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不减质量“这部分的原文:
”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它的主旨意思是在强调集体这个概念。
当今,诸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依托于学校里的老师或者培训机构的老师,但是这恰恰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家庭的构成。
家庭是个体教育的形态,决定了我们对于孩子不同维度的关注。
你就算让老师完完全全替你管教孩子,你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孩子永远是你的孩子!
更不可能让孩子把老师叫爸叫妈,让老师陪自己家孩子写作业,阅读,以及成长,这是谁也代替不了。
不仅如此,这篇文章已经告诉各位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你们需要扮演五个不同的角色。
心理营养师——给孩子一份心灵的力量
学习引导师——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
人生指导师——给孩子人生方向指引
习惯监督师——给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兴趣合伙人——应对特长培训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单纯看这个五个不同的身份角色,都能把你整得晕头转向,各种身份来回切换。
但是,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要设置这些不同的角色,设置这些不同的角色说明了什么?
其实答案早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物理老师都教过你——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同理,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定律转嫁到学生和家长之间,就会变成:
学生的负担减下来,家长就应该担负起责任,从调整心态——创造陪伴——3+2沟通——亲子共度——偶像照亮——学习五问——小老师上课——多元评估——户外互动——家务分工——坚持复盘——联络沟通。
所有的解决方法,都在告诉你学习是不掏钱的,但没说教育不规划呀,咱们国家把游戏都限制住了,就是要告诉各位家长,就算玩也要有的放矢,而不是沉迷。
最后请记住啊,双减减学习焦虑,减孩子的学习压力,但不减学习动力。
如果你只是觉得让自己轻松,那真的会毁掉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