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教育特色——皮亚杰教育理论 教师园地

优育与幼教土凤凰供稿
      皮亚杰自称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但他指出:“结构主义真的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学说。”在《结构主义》一书中,他对盛行于各个学科领域的结构主义作了全面的回顾和考察,概括出了“结构”的三个特性:
      1、整体性(Wholeness)
      指结构内部的各成分不是孤立的或硬性相加混合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受制于结构本身内部的规律。
      2、转换性(Transformation)
      指决定整体性质的结构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建构活动中运动发展的,这种转换既可以使结构得以保存,又可丰富其内容。
      3、自我调节性(Self-regulation)
      指结构无需借助外在因素而可自行进行自身的规律调节。
      实际上,皮亚杰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研究儿童时,就从儿童智慧发展的同步性(即表现出相同的智慧水平)中,意识到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结构的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他逐渐探究到儿童的思维或认知整体、转换和自我调节的结构特性,《结构主义》一书是他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对结构特性所作的归纳。
      皮亚杰借用生物学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概念来解释主体图式在能动适应环境中的变化发展。
      皮亚杰以结构主义的方法考察认知发展过程,他强调认知结构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体自主调节下的同化顺应机制的变化发展,这与许多强调结构的静态性、共时性、甚至天赋性的早期结构主义者的观点大相径庭。后期结构主义者如巴尔特(R.Barthes)、德里达(J.Derrida)等都不承认有固定不变的结构,认为结构是变化发展的,具有历时性,皮亚杰的主张与他们不谋而合。皮亚杰的结构主义认识发生论的研究工作在时间上是属早期的,而其观点则是超前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属后期结构主义的,以至于西方学术界对皮亚杰到底是归属前期结构主义还是归属后期结构主义问题产生了争议。正因皮亚杰反对将结构凝固化,注重结构的主体构造过程,他的教育学说亦是以此为基础,故将他的教育思想冠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称呼比之“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更为妥帖。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