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幼教咨询

优育与幼教土凤凰供稿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大专2006(4)班 陈曲
      指导老师 莫源秋

      [摘要] 研究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提出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家庭教育;独生子女;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互相帮助、合作、以及与陌生人交往等。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常常会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认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处在特殊的家庭环境,往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未来的孩子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放、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光有知识、有技能是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独生子女最大的特点就是“独”。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由于家长们不惜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独生子女受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宠爱,在家庭中形成了特殊的“四二一型小宝贝”局面。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竞争和家务劳动锻炼,被过分地娇生惯养,而容易产生任性、放纵、自私、不合群、霸气等不良的性格。
      由于我国几千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等封建伦理在人们头脑里作祟,导致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唯我独尊”,一家人都绕着小太阳的意志转。这样过分的溺爱、娇惯,助长了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逐渐产生自私自利,蛮横无理、养尊处优等性格上的缺陷,人们形象地称作“四二一溺爱综合症”。四是指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位老人,二是父母双亲,一是指独生子女本人。
      近些年来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为我国提高人口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也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在独生子女教育方面出现的“独生子女问题多”、“独生子女难教”的思想倾向,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夸大其词的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
      当然在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溺爱造成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问题的重要原因。爱子女、关心子女本来是正常的、合理的。各种研究证明,只有在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的浇灌下,才能使子女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只是这种爱是有限度的,如果过度,就会导致溺爱。而且,由溺爱所导致的刁蛮任性实际上也是很脆弱的。因此容易被打破。一旦这层膜被打破,便会使孩子走向刁蛮的另一面--怯懦,这种既经不住打击又经不住考验的性格,正是社会所唾弃的。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们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多元的思想,有的家长对孩子实施放任式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是传统教育。家长高控式的教育思想还不时地充斥着幼儿的一日生活。具体体现在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重幼儿身体保护,忽视幼儿心理是否快乐,重视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忽视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以至于影响了孩子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的宣泄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社会性的发展,其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交往发展所起的影响尤为重要。从本世纪40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他提出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接受与拒绝,二是支配与服从,依此说明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知道幼儿获得了最初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可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影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代生活中很多父母什么都代替孩子做。比如像吃饭穿衣等这些应该早些让孩子自己学会的基本生活习惯和能力,却总是由父母去喂饭、去穿衣;像爬树、荡秋千、玩单杠、走平衡木等应该早些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的游戏和活动,由于怕孩子出危险而由父母抱着、背着去做或者干脆不让孩子去做;像挖野菜、捡石子、买东西之类完全可以让孩子去实践的活动也不让孩子去做,这样也就在无意识中摧残和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剥夺了孩子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的机会以及锻炼孩子排除万难的坚强意志的机会。
      现今的独生子女太孤单,父母平时下班回家防盗门一关,谁也不来,自己也不去别家。父母忙自己的,让孩子守着一堆玩具自己玩,一台游戏机自己打,一堆图书自己看,而不与任何人交流。因此,父母也要创造一个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环境:
      (一)改变错误教育观念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娇。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爱子女不只是体现在对子女生活上、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使幼儿在各方面平衡地发展。在家庭中,家长与幼儿应该是民主、和睦的团结互助的关系,家长应尊重幼儿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要克服专横的家长作风,不能因幼儿年龄小就轻视、嘲讽、体罚他们,同时家长应放手让他们逐渐具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不再包办代替,对幼儿的进步要给予鼓励,才能增长幼儿的自信。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朋友
      家长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喜恶给子女选择朋友,有一些家长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念,家长应该在家中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使幼儿产生快乐的、积极的、喜欢交往和乐意接受同伴的态度。要在日常生活,多让孩子招待客人,节假日时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让孩子与其同年龄的伙伴在小区的花园或楼下玩耍,与孩子实现沟通好回家的时间及一些注意事项就可以了,或者是把孩子的小伙伴请进家门,热情相待。只有与小朋友一起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孩子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得到锻炼,乐于与他们交往。
      (三)学会放手让幼儿独立
      过于溺爱的家长,我认为不要过多地表现出对孩子的宠爱,要学会对孩子放手,还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让孩子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就像学走路也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跌倒才能学会。
      (四)家长应言传身教
      家长的行为榜样作用对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会深深的打动孩子的心,应该言传身教,幼儿是好模仿的,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幼儿模仿和学习主要对象。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儿童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一定要自重、自爱,一定要以良好的模范形象去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做出表率。平时一定要注意搞好邻里关系,主动关心他人,不在背后讲朋友的坏话。家长千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不要大惊小怪,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
      (五)倾听
      我认为家长可以经常地倾听孩子的话,从孩子的只字片语中得到一些孩子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更好的确定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未来的社会是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极为重要,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密亲子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精神环境。这样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提供最充分、最优质的资源平台,拓展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津社会科学杂志,1994,(4)
      [2]陶沙.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理发展与教育杂志,1994,(3)
      [3]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5)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陈陈.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研究[D].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