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不去试,你怎么知道难不难呢? 优育与幼教

优育与幼教优尔供稿
  从小到大,我们总会为很多事犯愁,上学时会为考试为作业犯愁,工作了会为攻克不下的客户犯愁。这世上困难的事的确很多,只是,绝大多数情况,我们败给的不是困难,而是自己。9252儿童网小编在此只想反问你:不去认真一试,你怎么知道难不难呢?

  最近有点头疼,儿子总是为一些根本不是事儿的事儿犯难。小家伙快要上小学了,下学后幼儿园老师会象征性地布置些作业。其实就是写几个拼音或者几行字,满共也没多少,认真写的话十来分钟也就完成了。可是儿子经常坐在小椅子上皱着眉头,“这么多啊!”“我写不好怎么办?”“写了半天怎么还有一半……”

  跟他讲大道理吧,他也听不进去,不讲理吧,看着他那犯愁的样子,我也愁。
不去试,你怎么知道难不难呢?
  不过回头想想,我自己不也常常这样吗?从小到大,我妈最讨厌我犯愁的样子。她自己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可我一点都没有遗传到她的这个优点。每次看到我踌躇、犹豫的时候,她总会恨铁不成钢的甩下一句“有你这发愁的时间早就把事情办完了!”事实也是如此,每次愁完之后,事情还是要做,等做完了回头看,真的,有那发愁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好多事儿了。

  所以,现在我也用我妈的这句话来教育我的儿子。我陪他一边写作业,一边鼓励他,“我们完成1/4了哦”“我们5分钟已经做完一半了”……最后做完作业,我给他卡时间,一共也就十几分钟。我说,“你看其实写作业并没有那么难啊,一小会功夫不是就做完了?做完了就可以轻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不做作业明天就没法跟老师交代,迟早你都得做,发愁不能帮你少做一点作业,而且浪费掉的时间都是你玩的时间,不是吗?”

  他只顾着开心的去看书了,也不知道真听进去了没有。我却想着,发愁可真不是什么好习惯,在你为自己想象出的“强大困难”前踌躇彷徨时,别人已经做成了许多事情了。

  有些事不论逃避多久,终究是要去面对的,发愁并不能帮你分担任何一点,甚至还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而勇敢的抛却那些负面的想法,大胆的去尝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之前,我总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不喜欢与人太亲密,和好友逛街都不愿挽着对方的手臂,尤其不擅长与陌生人攀谈。因此,乐得做了多年编辑,对出去采访向来抱着能躲就躲的态度。

  去年,有个关于“中国梦”人物的采访任务。说实话,一提到要去采访我就发愁。后来在一位好友的帮助下,居然采访到了文博大家柴泽俊老先生。

  对于采访柴泽俊,我惴惴不安了好久,朋友看出我的顾虑,不断鼓励我:“柴老是个很亲切的人,非常好相处的,放心去采访吧。”我们领导也对我讲,“你去了就随便聊就好了,像柴老这样的人物,随便说一点都够你写好几篇稿子了。”给自己打了几次气之后我终于拨出了邀请电话。

  整个过程从预约到见面采访,都顺利的超乎想象。柴老和他的老伴都是谦和且极有文化涵养的老人,在他们那间并不大的老房子里,他拖着病躯给我讲他大半辈子和那些文物打交道的故事,还有对古建保护未来的忧虑……虽然只采访了一个多小时,但我收益良多,后来写的稿子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评。

  回想起来,事前我那些莫名的惧怕与忧虑都是多余。开始我就给自己设了界,幻想了很多根本不存在的困难,想着约见被拒绝怎么办,见面聊不到“点”上怎么办,采访完写出的稿子不尽人意怎么办……而其实,主动迈出了那一步,真的没想得那么难。

  记得有个著名的跳蚤实验:跳蚤本来可以跳1米多高,实验人员将它放到有盖的玻璃瓶里,每次它跳起便会被玻璃盖挡住掉下来,反复多次后,即便除掉玻璃盖子,那只跳蚤也只能跳到盖子所在的高度那么高了。

  屡次的碰壁,让它给自己设了“界”。

  很多时候,我们都像这个跳蚤,常常会被自己设的“假想敌”限制。我们把自己圈进想象所设的“界”里,把自己的能力以及一切有可能的空间亲手扼杀。

  许多成功的人都鼓励年轻人去试错,只有不断的去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是吗?

  其实,许多事,只要你去做,真的没那么难。不去试,你怎么知道难不难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