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教育即生长

优育与幼教土凤凰供稿
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是指经验的生长、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是指在生活过程中使经验得到自然增长。概言之,教育即经验的自然发展。可见,杜威的教育观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经验论基础上的。杜威在这里所指的“经验”既非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绝对精神”或“理念”,也不同于唯物主义者的“意识”和“思维”,并且与传统教育的“知识”概念也不能划等号。那么,经验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经验”,他解释说:“就是一个人尝试做一件事,这件事又反过来作用于这个人。”

关于经验的意义,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道:“经验包含着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了解经验的性质。在主动方面,经验就是尝试,这个意义用‘实验’这个术语来表达就更清楚了。在被动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然后它回过来对我们产生影响,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结合。经验的这两个方面的联结,可以测定经验的效果和价值。”可见,单纯的活动并不构成经验,因为这样的活动只是分散的、零碎的、消耗性的活动。尝试的经验包含变化,但是除非变化是有意识的并与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结果联系起来,否则它只不过是无意义的转变。当一个活动与其产生的结果相联系,当行为造成的变化反过来反映到我们自身所发生的变化中时,这样的变动就具有意义,我们就学到了一点东西。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伸进火焰意味着灼伤。”在杜威看来,“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并且认为“没有一些游戏和工作,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有效的学习。”

由此出发,杜威竭力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认为这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个性和个人经验。杜威也不赞成传统学校所强调的课程教材之间的逻辑体系,认为传统学校的课程“大半由分散在各门学科的知识材料分割成一连串片段教给学生。”而教材又是“完全按照给科学家用的那样,对儿童的现在经验没有直接联系。它处在儿童的现在经验之外。”“各门科目,乃至许多年代的科学产物,而不是儿童经验的产物。”杜威认为:“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因此,杜威竭力主张:在学校中“需要分级的是教材,不是学生。”杜威还提出要运用“活动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他认为“人们最初的知识,最根深蒂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如果承认教材的自然的发展进程,就总是从包含做中学的那些情况开始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