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孔丘认为 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孔子教育思想

国学教育土凤凰供稿
孔丘认为教学需要师生双方配合协作,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1、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

学生好学应当表现于实际行动,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求学的人对于吃住问题不必过多计较,重要的是勤敏做事,慎于言论,向有道德学问的人学习,这才算得上是好学。好学还不够,进一步还应乐学,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人乐之者。”知道学问有用而学的人不如为了爱好学问而学的人,为爱好学问而学的人不如以求学为乐的人。以学为乐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存在浓厚兴趣,名利引诱不能动其心,对饥寒威胁能置之度外,颜回就是乐学忘忧的人,为此受到老师的称赞。

2、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

有的人盲目自满,“亡而为有,虚而为盈”,孔丘认为有这种思想作风的人,难以保持一定操守和忠于仁道的原则。他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能够虚心向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请教而不认为是羞耻的事。在孔丘的教导下,颜回既是最好学也是最虚心的学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这种虚心求教的态度受到了肯定。

3、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是为了求知,知是由学而得,要知得多知得全知得真,需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孔丘曾对子路说:“由!诲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强不加以为知,这才是真正的明智。研究任何问题,都要重视证据,如研究夏礼、殷礼,文献不足,证据不足,就不可勉强而随意作论断。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充分,没有把握作判断的时候,应当存疑,不可想当然,贸然去行动。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有阙疑的精神,甘做老实人,不强不加以为知,就可以少犯错误。研究任何问题,还要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成见。他主张“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看问题不要从个人私意猜测出发,不要主观认定必然是怎么样,不要固执自己的成见,不要自以为自己的意见绝对正确。四个不要是从反面提问题,当然还有正面的四个要:要重视客观实际根据,要穷究事物多方面的因果联系,要吸收一切合理的意见,要服从真理以求得真理为目标。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实事求是态度的具体表现,在学习上都有重要意义。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