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孔丘提倡 学、思、行结合 孔子教育思想

国学教育土凤凰供稿
“学而知之”是孔丘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要多听、多看,还要多问,扩大知识的来源和范围,以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

学习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学习知识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深化。他主张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练习,才能牢固掌握,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要求弟子每天检查,所传授的知识复习了没有,在他的影响下,弟子们很重视复习。曾参就把是否复习作为每天反省的三方面内容之一,子夏则说:“月无忘其所能”,各人的学习安排虽有不同,但重视复习却是一致的。

孔丘提倡学习知识面要广泛,并且强调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进行思考,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论述学与思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读书记诵一些知识,而不通过思考加以消化,这只能是抽象的理解,抓不住事物要领,分不清是非,如果光是左思右想,而不通过读书学习以吸收实际知识,那也会心中疑惑,不能解决问题。单纯的学或单纯的思,都存在片面性。在学习过程中,必先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作为依据,才可能凭借这些材料进行有效的思考,因此,在学与思两者关系中,学习居先,它是基础,是主要方面。在有了知识材料的条件下,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使认识深入和提高,抓住事物的本质。学习和思考两者不宜偏废,应当结合起来,这种见解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

教师根据学思结合的要求,不仅要鼓励学生努力学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对所学习的事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弄清事实和形成这种事实的原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学礼,要知道三代礼制的实际规定,还要知道礼制发展变化的原因,对夏商周进行历史比较,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这样去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丘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如学《诗》,不仅要学懂记牢,还要能实际应用在政治上、社交上,如果不能应用,学得再多也没有意义。学习道德也一样,知道社会道德规范,就要“笃行之”,体现于生活实践中,如当仁不让、闻义能徒、择善而从、知过能改等等便都是积极的行动,把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这才是孔丘所要求的躬行君子。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夸夸其谈而言行脱节是可耻的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应当更重视行动。

学习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能够行,也就证明已有学。他的弟子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里体现的就是能够行等于已有学的观点。从学与行的关系来看,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行才是最终目的,行比学更重要。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丘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学、问、思、辨、行五个阶段,显然是继承孔丘学、思、行结合的思想并加以发展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