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论教育的社会作用 贾谊教育思想
国学教育 由土凤凰供稿
贾谊通过对秦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的总结,认识到“取与守不同术”、“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认为秦之所以二世而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统一六国之后,一味“专威定功”、“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建议汉统治者在夺取政权之后,应当及时改变统治策略。
贾谊基本上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和礼治思想。他说:“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国家的安危和君主的荣辱,全在于统治者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与民相安无事:“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贾谊是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进而强调礼治和教化的。他并不否定刑罚的必要性,但认为严刑峻法容易造成人民与统治集团的对立。“刑法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认为“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因为教化不如刑罚那样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政治效果,而被大多数君主所忽视。教化的作用在于“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绝恶于未萌”,断绝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根源。所以他得出结论说:“教者,政之本也”,“有教,然后政治也。”
贾谊主张封建政府通过精选一批能够“为民师帅”的官吏作为推行教化的骨干,认为官吏应该作为人民道德的榜样。由此出发,贾谊进一步强调“任贤”、“敬士”,这对后来董仲舒的文化教育思想有极大的影响。
贾谊基本上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和礼治思想。他说:“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国家的安危和君主的荣辱,全在于统治者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与民相安无事:“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贾谊是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进而强调礼治和教化的。他并不否定刑罚的必要性,但认为严刑峻法容易造成人民与统治集团的对立。“刑法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认为“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因为教化不如刑罚那样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政治效果,而被大多数君主所忽视。教化的作用在于“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绝恶于未萌”,断绝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根源。所以他得出结论说:“教者,政之本也”,“有教,然后政治也。”
贾谊主张封建政府通过精选一批能够“为民师帅”的官吏作为推行教化的骨干,认为官吏应该作为人民道德的榜样。由此出发,贾谊进一步强调“任贤”、“敬士”,这对后来董仲舒的文化教育思想有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