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陈鹤琴生平简介 陈鹤琴教育思想

国学教育土凤凰供稿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这是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浙江上虞人。清华学校毕业,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上海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等职;并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和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曾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并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等刊物和《幼稚教育丛书》、《幼稚教育论文集》。建国后,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南京分社主任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毕生从事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的研究和文字改革工作。著作编为《陈鹤琴教育文集》。

一八九二年三月五日,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

一九一四年,清华毕业,八月,考取公费留学。与陶行知同行。原选择学医,后认为“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我是喜欢儿童的”,确定了学教育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十月,插班霍布金斯大学二年级,还利用暑假到外地大学的暑期学校兼读。三年中打下了较广泛的知识基础,对实验考察和启发式教育感受最深,体会到“最重要的不是许许多多死知识,乃是学会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

一九一七年,秋,进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心研究教育和心理学。

一九二中年,与俞雅琴结婚。后以长子一鸣为研究对象,进行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达八百零八天。

一九二七年,任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院长兼指导员;支持陶行知创办燕子矶幼稚园,从事推广中国乡村幼稚园的工作。

一九三一年,在《儿童教育》上发表《四年来之中国幼稚教育》等文章;“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华儿童教育社上海社员读书会上,勉励大家引导儿童走效国之路。

一九三二年,陶行知、张宗麟合编《幼稚教育论文集》;编写的《幼稚园课本》十六册出版。

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要求全民族全社会关心和教育儿童,维护、保障儿童权利。

一九三六年,响应陶行知与国难教育社提出的抗日救国教育的号召,发动募捐办学,支持钟民主持的沈家滩工人识字学校扩建为余日章小学,而后又开办余日章二小、三小。把从欧洲带回的木偶玩具赠给鼓楼幼稚园,鼓楼幼稚园自己制作并表演各种木偶;鼓励虞哲光创造现代儿童木偶剧《原始人》等,并在上海演出。

一九三九年,主编工部局小学教师进修会出版的《小学教师》,在发刊词中强调要批判传统的死教育,要把它改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还在刊物上发表《儿童玩具与教育》等多篇文章。

一九四0年初,应邀去江西办学。三月,在赴重庆参加国民教育会议途中,给桂林中山学校题词“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并对该校校长说:“我将回江西照此理想办一所学校,实验活教育。”到重庆后与陶行知相见,并参观育才学校,深为陶行知在艰苦环境下办学的精神所感动。确定实施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一九四二年年初,发表《活教育要怎样实施》一文,总结两年来活教育实施经验。

一九四三年,发表《训育的基本问题》,确立训导原则十三条。

一九四六年,为陶行知突患脑溢血逝世而悲痛万分:“痛哭我失去了一位挚友,痛哭中国、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十月二十七日,任陶行知追悼会执行主席,十二月一日护送陶行知灵柩去宁安葬,代表15个人民团体宣读公祭的祭文。与人合编《活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由立达图书服务社出版。

一九五0年,三月,参加晓庄学校纪念典礼,为陶行知纪念馆奠基。

一九五一年,在由《活教育》改名的《新儿童教育》上发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等论述新中国幼儿教育的文章。

一九五六年,出席怀仁堂宴会,与毛主席、周总理同席,对他们鼓励知识分子的教导深刻铭记。

一九五七年,在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上,与郑晓沧等作题为《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性问题》的联合发言。

一九八一年,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并在《光明日报》、《行知研究》上发表纪念陶行知诞辰九十周年的文章。十一月,为浙江《幼儿教育》创刊号题词:“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前人”。

一九八二年,六月一日,坐轮椅去鼓楼幼儿园和小朋友一道欢庆生命中最后一个儿童节。九月三日被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十二月三十日逝世。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