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 陈鹤琴教育思想
国学教育 由土凤凰供稿
陈鹤琴在幼儿教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深刻而具体的见解,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路先锋。他认为,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必须彻底转变,力图儿童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为此,他提出了“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教育儿童”的口号。要求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的思想、生活、学习和成长成熟都要有相当的研究和认识,不能把对儿童的教育成人化,儿童教育的方法应当是儿童心理学的具体化。要深入儿童生活,与孩子作伴、作朋友。做父母的更应当尊重儿童的意志,尊重儿童的人格。不能只要求小孩子尊敬自己,而自己却不敬重小孩子。他曾给家庭教育规定了两条教育原则:“做父母的对孩子应有相当的礼貌”,做父母的不应与迁怒于孩子。他还认为,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育者必须热爱儿童,更做到既有“科学的头脑”,又有“母亲的心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爱护子女,更要学会教育子女。同时在幼稚园里,教师不仅要会教育儿童,更要把“热爱儿童”作为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
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陈鹤琴对幼儿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游戏式的教学法,陈鹤琴不仅认为“好游戏”是幼儿心理的特点,“是儿童本性”,而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儿童游戏具有发展身体、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发展儿童认识教育价值。教师和家长必须注意,不要随意中止儿童的游戏,要给儿童提供游戏的机会;要指导儿童游戏,但绝不能包办代替。从而使游戏成为成人为幼儿特设的的发挥幼儿主动性的教育活动。
2、寓教育乐生活之中的方法。主要是指儿童教育应当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材,生养过程与教育过程相统一、寓教育乐生活之中。
3、整个教学法。陈鹤琴批评当时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建议用整个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来代替。“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应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法就是把各种功课打成一片,所学的功课是无规定时间学的;所用的教材是以故事或社会或自然为中心的,或是以做为出发点的。”这种方法既适应了幼儿心理的特点,又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这是陈鹤琴在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大创业。
4、科学地运用模仿心理法。认为小孩子是好模仿的。教育者要发挥模仿的作用,“务使自身堪有作则之价值,”选择并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影响教育儿童,同时还要“教他鉴别是非善恶,务使其达到‘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致之’的地步”,使儿童原来被动的模仿行为向着积极主动的选择性方向发展。
5、实现教育者之间教育联合的方法。幼稚园和家庭中的教育是整个的、连续的,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家长也要知道孩子在幼稚园里干些什么,不仅家长与教师要对孩子联合施教,父母与母亲、教师与教师也要联合施教。教育只有形成一种联合的力量,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陈鹤琴对幼儿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游戏式的教学法,陈鹤琴不仅认为“好游戏”是幼儿心理的特点,“是儿童本性”,而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儿童游戏具有发展身体、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发展儿童认识教育价值。教师和家长必须注意,不要随意中止儿童的游戏,要给儿童提供游戏的机会;要指导儿童游戏,但绝不能包办代替。从而使游戏成为成人为幼儿特设的的发挥幼儿主动性的教育活动。
2、寓教育乐生活之中的方法。主要是指儿童教育应当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材,生养过程与教育过程相统一、寓教育乐生活之中。
3、整个教学法。陈鹤琴批评当时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建议用整个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来代替。“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应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法就是把各种功课打成一片,所学的功课是无规定时间学的;所用的教材是以故事或社会或自然为中心的,或是以做为出发点的。”这种方法既适应了幼儿心理的特点,又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这是陈鹤琴在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大创业。
4、科学地运用模仿心理法。认为小孩子是好模仿的。教育者要发挥模仿的作用,“务使自身堪有作则之价值,”选择并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影响教育儿童,同时还要“教他鉴别是非善恶,务使其达到‘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致之’的地步”,使儿童原来被动的模仿行为向着积极主动的选择性方向发展。
5、实现教育者之间教育联合的方法。幼稚园和家庭中的教育是整个的、连续的,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家长也要知道孩子在幼稚园里干些什么,不仅家长与教师要对孩子联合施教,父母与母亲、教师与教师也要联合施教。教育只有形成一种联合的力量,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上一篇:陈鹤琴提出的家庭教育原则
下一篇: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