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全网最全的22个 家训集萃 家风文化

家风家训小雪供稿


(十三)《钱氏家训》

无锡钱氏家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子女自小就受到家训的严格教育、规范,对成长成材影响甚大。钱氏家庭除《钱氏家训》外,各支或各房也有本支本房的家训。如堠山支上的《箴三公家训六条》和湖头支文林公支的《家训》。

《钱氏家训》

个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侭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骡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史鑑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根厚。

家庭。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求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赈灾救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粮仓。私见尽要剗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财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可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箴三公家训》六条

一曰立品。父母既生我以身,须知此身为父母之身,一失其身即亏体辱亲矣。要时时检点刻刻提防。平时将圣贤经传先正格言,潜心玩味,自然胸中有主。不贪非礼之财,不淫非礼之色,不出非礼之言,不践非礼之径,且不贵徒饰方正之容,使人目为假道学。要于春风和煦之内卓然自有主张,纷纭酬酢之交森然自循节度,果能如此,不论读书之子与贸易之人,即此为真孝子,即为真道学。

一曰治家。处家之道,当恩义兼至,易暱者夫妇,然天下岂皆克肖之多贤德之妇过呢?则有偏任之弊,最亲者父子,然天下岂皆克肖之。儿过纵则开怙宠之门,偏任必之爱憎失宜,漏巵难塞,过纵必至骄者方恣流荡难羁。兄弟乃一体所分,全要休戚相关;不可以床第主言致伤手足之谊,子弟之幼者教以安详恭敬,微命无伤,粒米必珍,只字必惜,以养其德性。至御下之道,固宜庄以莅之。尤宜慈以畜之,亲检汤药以疗其疾,厄留心衣食而不使饥寒,盖此辈以我为父母,我当以子女待之;婢女及时适人,勿计身价;其头角早露者不待二十,亦预为保全之道。若俊童美婢本非吾家所宜畜,慎毋自贻戚。

一曰待人。长于我者,以父视之;等于我者,以兄视之;幼于我者,以子弟视之。在宗族为一本所分,至母党妻党,俱系至戚。此外泛然相涉之人,亦当一体相待,不得以贫富而分轻重,以贵贱而别炎凉。即人以无礼相加,我以不必与较,要使人之接于我者,惟见一段霁月光风景、星庆云气象方为有学问。人若徒气质用事,非特有伤雅道,并动多获戾耳!

一曰忍耐。天下惟有学吃亏三字,一生受用不尽,宁人负我,不要我负人,宁人欺我,不要我欺人。苟不知忍耐漫发一言,妄行一事,未有不贻后日之悔者。古人云让一步天宽地阔,不过忍一时之难忍,此中人有受用处也。况我能吃亏则天地自然怜我,鬼神自然佑我,公论自然许我,祸未必不此弭,福未必不自此集乎!至于田产交易忍耐之外,更宜宽厚一分,即忍辱忍气不足为耻,若以刻薄而置产,不转眼而即贱售他人,可不戒哉?

一曰用财。用财宜节,非节非吝啬也,如祭祀婚丧诸大事,必宜量力量时,不检不丰,期于中礼。每月朔望,祖先六神前香烛之仪不可缺,官粮宜早办,坟墓须修饬,宁使家无余粮,决不可使追呼到门,祖垄荒废,至于贫病堪怜无可告,愬着即不能独为轸恤,必约集同志多方设法使之得所,外此则饮食衣服盖省一浮费即可充一正用。若乃良朋契友,花朝月集分遨游,捐数日供膳之资为一夕欢呼之乐,是宜切戒。盖时有丰欠,运有顺逆,不愿以仰事俯育之具,供一时浪费,直至床头金尽。仰面他人,悔无及矣。

一曰婚姻。联姻贵知己知彼。吾父有云,结姻如兑银平,一针之差便不是知己知彼之说也。况古人有云,娶妇必不若吾家者,嫁女必胜于吾家者,尤为万世不易之论乎!吾家子女议婚,不宜太早,恐有后悔也。至期,毋贪富,毋慕贵,宜择清白世传忠厚谨饬之家。盖其家必能教训子女,而无骄奢淫佚之事。即择婿择媳之道,不外是矣。不然以一日之贪心,启无穷之后悔,其受累有非一言可尽者。至已嫁之女,其家消长总难一致。贫者,吾量力助之,但不可使其久居母家;富者亦不宜时受馈送,正恐不通翁姑,是使吾女为不孝之媳,而吾食不义之物矣。

《文林公家训》

—曰孝。大孝者为百行之源,凡在人子,皆当尽非昏定展省谓之孝;凡语言动静皆无违可言孝;圣人曰色难,又曰生事。葬祭必诚必信。其理明而易晓,其事切而易行。圣人一部孝经无非当然之则,如或不然,非特不可以为子,亦且不可以为人。

二曰悌。善事兄长曰悌。而悌不止于恭兄,敬尊长敦本睦族皆谓之弟。若轻手足而重资财,听妇言而乖骨肉,同气尚自参商,则此外之谦卑逊顺,皆非本来面目。故为弟之道,必须从根本上做起,方为之悌。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本立而道生,可以达乎天下矣。

三曰忠。圣人云臣事君以忠,又曰尽己之为忠。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马融忠经原不止。为居官者言,故在朝则笃菲靖献因,当不谦于隐微,即在野而食德饮和,亦必尽心于报效,国课早完,不怨不尤,此皆所谓忠于其上者,自谦,念念不敢自欺,则更有贵于随分自尽者焉。

四曰信。大信为人至要之物也。凡仁义礼智,非信不行。子曰信近于义。又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左传曰信不由忠,质无益也。日用伦常非信不立,所以圣人四教,其一曰信,人生一言一行皆当以此为根本。不但朋友之教贵乎信,即世事往还亦必以信,未有无信之人而可行之于世矣。故圣贤谆谆告诫者,信也。

五曰礼。礼不可不有也。礼之为用,难以悉数。大而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各有当然之;则小而周旋揖让、酬酢往来,皆有不易之经。故礼之大端有五,而所以行礼者恭与敬而已: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凡为人者岂可不言礼而能处世哉!

六曰义。夫义为人最宜有之也。人有义则诸事循乎规短,近乎人情;不义则是非得失必有豪厘千里之谬。故惟知之明而处之,当然后行之至而乐之尽。不然则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终身为不义,人岂非为名教中之罪人,故义不可不有也。

七曰廉。廉者棱角陗励也。世之所谓廉者,一介不与一介不取也。礼有云,临则毋苟得。先哲云,非义之财不可取。凡此二者,名虽异而实同。子孙如有临民作宰,须知以养俭廉,宜戒贪污,倘一不慎,必致忘廉。

八曰耻。人之有耻,是圣贤行己之方而丑恶之;良人所同具,总不能为圣为贤,亦必清清白白,断未有甘心于污贱者,苟其无耻,必将无所不为,至于被刑戮辱祖宗,有靦面目,为人类所不耻,则虽孝子贤孙百世不能改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