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拔奇:以革命到底之坚定初心感染亲人后人 家风文化
家风家训 由小雪供稿
邓拔奇
邓拔奇(1903—1932年),又名邓岗、白希,广东怀集人,是中共广西党组织的开创者和领导人,两广农民运动的先驱。土地革命时期他曾先后担任中共广西地委书记、中共广西特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中共广东省委秘书长等职务。
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 顾“大家”舍“小家”
他牺牲前的1932年6月10日,在广东东江特委《我们的生活》刊物第六期发表《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认定“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关系(利益)比任何个人的家庭宗族亲戚朋友的关系(利益)更深(高),(随时准备)牺牲一切为党工作”。他不仅以革命到底的坚定初心教育身边的共产党员,而且影响了妻子谢惠民的一生及其家风。
邓拔奇文稿
1922年秋,邓拔奇考入厦门大学,结识了大批进步同学,坚定地选择了投身革命的人生道路。1924年暑假,邓拔奇回家。为限制他在外参加革命活动,父母为其包办婚姻。他对妻子说:“我是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这样的婚姻不幸福。我是许身于革命的人,不能在家陪伴你。”邓拔奇给妻子起了新名字叫谢惠民,并说服父母妻子投身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去,开始了“做一个革命职业家”的人生。邓拔奇顾“大家”舍“小家”,之后只回过三次家。
1925年7月,为了支援“省港大罢-工”,回家动员父亲募集了白银600元交罢工委员会。
1925年年底,回家乡组织成立“屈洞高富村农民协会”,动员父亲带头响应减租减息和捐赠学租。妻子谢惠民积极参与动员乡亲参加协会,并带领村民修水利村道。
1928年秋,广西特委被破坏后,邓拔奇接受党组织委派回怀集重建地-下-党组织,特-务发觉后四处搜查他的下落。一天深夜,邓拔奇甫到家,整个村庄就被国民党警兵包围了。邓拔奇对妻子说:“我走后,国民党警兵会到来,他们问我下落你就说我没有回来,不要怕。”邓拔奇刚从后门转移上山,敌人就从前门闯进来了,搜家不见人就对谢惠民严刑拷打。谢惠民被拷打得浑身伤痕累累,跌倒又站起,晕倒又醒来,但她仍然矢口否认邓拔奇回来过,以坚强不屈的精神舍命保护了邓拔奇。就此一别,邓拔奇再没回过家。谢惠民牵肠挂肚,解放了还不见丈夫的音信,直到1952年后政府派人送来有毛泽东主席署名的烈士证,才知道邓拔奇早已经牺牲了。
妻子勤俭 后人注重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
谢惠民没有自己的亲骨肉,但把家中唯一的男丁侄儿从婴儿就带在身边哺养,之后又带大侄孙三人。她成烈属后,政府经常派人来探望,但她从来没有因生活有困难或侄孙的工作问题向政府提过要求。晚年她身体多病,县政府动员她入住荣军院疗养,她不愿去。她说:“我的侄儿侄媳对我照顾很好,我舍不得离开侄子侄孙。”平常看病抓药总是对侄儿说:“只要你们能开支,就不要向政府申请。”她对己勤俭,对人善良,看到哪家生活有困难,总是不惜把自己省俭下来的粮票、肉票、布票、钱物送到邻居手上。
在邓拔奇、谢惠民的影响教育下,侄儿侄孙注重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爱岗敬业。侄儿侄媳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桃李芬芳。现任怀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侄孙邓敏说:“我最有幸的是出生于一个革命的家庭,最得益的是一生受前辈的影响和祖母的教育,前辈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从小就烙印在我的心灵,并一直激励着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