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黄素:“老革命”清廉持家 以清白遗子孙 家风文化

家风家训小雪供稿

黄素

黄素(1924-2016年),河源市龙川县政协原副主席,早年参加革命,出没于枪林弹雨之中,九死一生。去年,作为抗战老兵,他在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前收到了上北京的邀请。可惜,已经90多岁的他,由于生病,最终没能出现在镜头里。他一生坎坷却能淡然处之,忠直处世,清廉持家,除了坚定的爱国情操、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作支撑,一而贯之的家训传承、家风熏陶,发挥了重大作用。

传承家训 崇尚勤俭朴素

“抒忠荩,报君国;崇正道,勤诵读;教子弟,革非为;肃家门,振家声;黜浮华,尚俭仆。”这是龙川县黄氏家族102字家训中的内容。作为“老革命”的黄素,更是传承家训的楷模,教育子孙后代,要精忠报国,要走正道,要先读书学本领,要端正家风,树立良好的家庭声誉。

在其四世同堂50多人的大家庭中,有公务员、行政干部、人民老师等。在10多名公职人员中,有8名党员,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勤政为民,有所建树,无人受过党纪政纪处分。

黄素倡导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家中五个子女结婚生育都能做到新事新办,从未大操大办。为了增强大家庭的凝聚力,防止子孙用公款请客吃饭,在家里,黄素建立了“家庭基金”。每年除夕,这位“大家长”召齐后辈家人,交付“家庭基金”。未经批准,“基金”不能私用,更不可有违公正。至于他个人买的一切,都得自己掏腰包,那是私用。看到那本记录详尽的基金帐本,你会感受到什么叫“清风满家”。

言传身教 拒绝为孙子“走后门”

2010年3月,黄素的长孙黄辉想升职,于是找爷爷“走后门”,求他与相关领导和部门打招呼。黄素一听,顿时脸色变了,批评道:“你不要心急做官,做官先要学会做人,当官是一时的,做人是一生的,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成天想着去钻空子。”之后,黄素又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一些干部因为违纪犯错,违法犯罪被处置,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坚持公私分明,清正廉洁、老实做人。”

黄素爱跟子孙们讲很多关于他革命年代的艰苦生活。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们要养成能吃苦的精神,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他经常告诫后代,千万不要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有些人急于升官发财,不按规矩办事,从量变到质变,走上犯罪道路,教训是深刻的。只有经历了磨练,才能成为有用之才。他还常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长孙黄辉感慨道:“仔细想想,今天我们已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好习惯,都是爷爷倡导‘好家风’熏陶的结果。”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黄素在公职上的清正廉明,有口皆碑,而他也把这种清正廉明,当作最大的财富,带回了家中,带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