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下) 感觉统合教育

优育与幼教土凤凰供稿
视觉

视觉是人们获得知识最重要的一个途径,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70%~80%是从视觉获得。眼睛是视觉器官,视网膜是对光波非常敏感的接受器,由外界物体所反射来的光,通过眼球的透明体——角膜、水晶体、玻璃体等进入视网膜,视网膜接受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交叉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区,进行分析综合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眼底,便产生视觉。

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处理外界传来的感觉信息,并使它们与其它感觉信息(尤其是从肌肉、关节以及前庭系统所传来的感觉信息)相关联,形成了对环境的基本认知,并且知道环境中各种东西的位置。然后,信息传送到脑干和小脑,以便协调脑干和小脑产生的运动信息,这些运动信息将被传送到肌肉,使眼睛和头颈动作协调起来——这就是我们用眼睛盯住一个移动物体的大脑神经活动过程。

听觉

耳朵是听觉器官。但是在耳朵里不仅有负责听觉的感受器,还有前庭感觉的感受器。听觉感受高低不同、强弱不同和性质不同的各种声音。当声波经由耳将声波的机械能转换成神经冲动,向大脑皮层的听觉传送。

大脑的听觉处理中心很靠近视觉处理中心,两者可交换信息。有些听觉信息也会传送到脑干其它部分以及小脑,以便与其它感觉和运动信息相协调。听觉信息与其它感觉信息混合后,继续传到大脑的几个部分之中去。如果听觉信息在大脑各层次中不与其它感觉相统合,就难以了解所听到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了了解那些声音是什么意思,该信息与前庭系统传来的感觉输入及其它的感觉输入充分地统合,乃是必须的。例如,听觉和视觉相配合时,儿童对所学习的内容学得快,记得牢,孩子学习唱歌时,如果能看到与歌词内容相符的电视画面,就很容易记住歌词和曲调。经过大脑的每一层次,信息会变得更加清楚、更加准确;而其中最错综复杂的处理过程是把某些声音提炼成为有意义的音节和字,这就是一种高级的神经功能——语言处理。

皮肤感觉

皮肤中有多种不同的感受器,包括接受触摸的触觉感受器、感受冷热刺激的温度感受器和发现疼痛的痛觉感受器。虽然可能不会注意皮肤感觉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但事实上,皮肤感觉系统是人类最大的感觉系统,在人类生理和心理行为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皮肤感觉信息经神经传到脑干,再从脑干广泛地分送至大脑其余部分,这些信息之中,有许多在大脑较低层次组织中即加以处理,而不会传导大脑皮层中使个体能意识它们的存在的。在没有意识到它们存在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就在帮助个体调整清醒状态和处理情绪,并协调其它感觉信息的意义,还会觉察某项刺激是否具有危险性,从而使个体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当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热水时,手会反射性地缩回,从而避免手被烫伤。这个过程中,个体并没有在缩手之前意识到疼痛和危险,而是在之后才意识的。一些痛觉、触觉迟钝的孩子常显得烦躁和冲动,不会回避危险而经常受伤。因此,触觉皮肤感觉的发育对情绪调节、注意力等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大量的触觉刺激,神经系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皮肤感觉系统是最先发展起来的感觉系统,当视觉、听觉系统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触觉系统已能有效地发挥功能。当孕妇温柔地轻抚隆起的腹部时,腹内的胎儿就可以通过皮肤感觉系统体验到舒服的感觉刺激,而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母亲怀抱婴儿时,婴儿通过皮肤感觉体验到温暖,并感受到妈妈平稳的气息和心跳,就像回到妈妈肚子里一样,婴儿会感到熟悉、安全。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系统几乎与皮肤感觉系统一样庞大,它的感觉器官是一些藏在肌肉、肌腱、关节里的本体感受器。因为有了本体感觉的存在,人类才能在不去看自己的脚时,也能顺利地走路;不去看自己的坐姿势时,也能保持适宜的姿态。如果躯干和腿不能传来适当的本体感受,那么在进出汽车、上下楼梯、爬高、走平衡木、或是做运动时,都有困难。如果手所传来的本体感受不能充分告诉我们,手在做什么,那么,扣扣子、系鞋带、从口袋里拿东西、或拧水龙头、握笔写字等都会发生困难。那时,只有靠视觉传来的信息,紧紧看着身体在做什么。本体感觉不良的孩子,如果不能用眼睛看时,通常做任何事都很困难,即使有眼睛的帮助,动作也难以协调,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刺激大脑产生指令性调节动作。动作显得笨拙,到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等,另外,由于大脑花费了大量的能量去处理一般人不必费劲就完成的事,所以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更复杂的学习、认知任务。

本体感受由神经往上传至脊髓、脑干和小脑,部分传至大脑半球。大部分本体感受传入到大脑产生感觉的区域加以处理,平时很少注意肌肉和关节的感受,除非我们有意去注意自己的动作,即使我们想要知道,也只能感受到运动中本体感受整体的一部分。

前庭感觉

前庭感受器是人耳内除了听觉感受器以外的重要感觉器官,感受人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情况,对于人体运动的调节以及平衡的维持具有特殊作用。人体在进行前后、上下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速度的变化时,都会刺激前庭感受器。即使人体在静止时,也同样通过这类感受器来感受头部的空间位置,并使其产生重力感觉。所以,内耳的前庭感受器每时每刻都在向大脑传送着有关信息。这些由前庭感受器产生的感觉称为前庭感觉。它可以非常精确地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位置、身体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状态、行走的速度有多快、运动的方向是什么等等。

前庭感觉大部分在脑干和小脑中处理,脑干担任重要的统合角色,其中有些信号从脑干传至大脑半球。这些信息在脑干中与本体感觉相互作用,从而保持姿势的平衡和运动。传送到大脑较高层次的信息,则与视觉以及听觉等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使之知道空间的位置以及空间的方向等。当前庭器官受到强度较大的刺激时,常会引起植物神经反应,如恶心、呕吐、眩晕和皮肤苍白等。例如,当我们转圈圈时转得太快,或持续时间较长,有的人就会感到眩晕,觉得世界绕着自己转。前庭器官兴奋性高的人,即使不是很强烈的刺激,也会引起上述的植物神经反应,如晕车、晕船、晕机等。前庭器官非常敏感的人,如果进行必要的训练,适应能力还是可以提高的。

前庭所提供的信息,就像飞机或太空船的方向陀螺提供的信息。试想,如果飞机或太空船上的方向陀螺仪坏了,飞行员还能知道飞机或太空船航行的方向以及何时改变方位吗?同样,如果一个孩子的前庭系统无法一致而准确地发挥功能,其它感觉的功能将难以得到正常发挥,表现为行走容易摔倒或端坐时姿势不正、胆小等。

前庭系统是极为敏感的,位置或动作的任何改变都对大脑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始于胎儿早期,在怀孕的第十或十一周便开始发挥功能。5个月左右的胎儿,前庭系统已经发展得很好。可以说,在整个怀孕期间,母亲均以她身体的运动来刺激胎儿的前庭系统。

我们已经了解了各种感觉功能,并且知道感觉功能间是相互协同作用的。在孩子刚出生时,各种感觉都已发育到相当水平,但是感觉间的统合协作才刚刚起步。因此,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促使每项感觉能力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促使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如果缺乏适当的发展,孩子就可能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