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帮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怎么办?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别毁了孩子的兴趣 学习力教育

学习力教育优尔供稿

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对待学习没兴趣,经常走神,怎么督促都不见效果。这时候就应该自间一下,是不是我的督促里面有太多的批评,打击了孩子的信心?是不是我让孩子学习的内容太过无聊,所以孩子漫不经心?是不是这门课程确实有难度,孩子应付不来,所以半途而废?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有权威的评价者,如果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是讽刺和挖苦,那对孩子的积极性将是很大的打击:家长不教授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只追求完美的结果,孩子也一味“坚持”,不知变通,让自己不得要领,无聊和枯燥就会不请自来;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既得不到帮助,也得不到乐趣,自然不会有始有终。

家长的行为不当和干涉错误经常误打误撞地摧毁了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能像看电视、玩游戏那般地投入呢?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实践某种活动的倾向,对行为起着向导作用。兴趣就像是孩子喜爱的一位老师一样,孩子愿意看到她,愿意和她交流,愿意解答她提出的问题,愿意全心全意地自主学习。对一件事是否有强烈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事件的成败与否,兴趣强烈,就会充满热情地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兴趣微弱,就会像萓萓那样,漫不经心地听错妈妈的指令。

孩子的心理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家长的教育影响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家长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用合适的方法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人们完成一件事之后,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孩子更是这样,很在意自己在家长眼中的形象。当孩子做得好时,就应该得到表扬,使其能换个眼光看待原本普通的事情,觉得是有趣而且有意义的,成为自已的兴趣所在:即使失败了,家长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有创造性的一面,让孩子能够有动力完善自己。热情的鼓励能够让孩子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增强,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持续地保持着兴趣,达到最好的学习状态。

做“不知道”父母孩子时不时提出的间题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是他兴趣产生伊始的举动,家长处理对了,就会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究心,如果应对失误,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那种怕孩子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纠缠不休的家长,往往让他自己去看电视、DVD和书找答案,或者一概敷衍说“不知道”,家长没有耐心解答,孩子也没有耐心自己去想办法弄明白了。

我们提倡的也并不是孩子的任何问题家长都第一时间给出标准答案。完全不知道和全部都知道皆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只有“适当的不知道”才能既让孩子觉得自己获得了重视,也能让他有理由去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有着继续学下去的推动力。家长要抓住孩子喜欢尝试的心理,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增加有新鲜感的学习内容,扩大孩子的视野,多主动提出几个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给孩子一根充满了诱惑的竹竿,鼓励他自己爬上去看看上面有什么神秘之处,这能够有效地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要求孩子尽善尽美,不允许一点差错,孩子接过家长的期望时诚惶诚恐、生怕让家长失望,长期处在焦虑与恐惧中的孩子遇到困难时难以耐心淡定,或者灰心气馁,或者乱发脾气,或者逃避回避也就不足为奇了,严重的会影响智商和情商发展。家长教育孩子要事事力争第一名,与此同时却忽略了性格和品德的培养,直到孩子犯了大错,家长才认识到学习好智商高并不代表孩子就是优秀的,那些知名学府里的高才生虐杀同学的事件正好证明了这个道理。

对孩子的期望是一定要有的,但怎样的期望才是合适的呢?事事争做第一名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给家长带来失望。优秀的孩子并不一定是事事第一名的孩子,他们往往是在众多优秀品质的帮助下在某些领域处于上游水平的孩子。家长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必须顺其自然,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不强求孩子做能力以外的事情,触手可及正好,可望而不可即会让孩子失去动力和自信。比如,孩子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中游,不能突然要求孩子下回考试要拿第一名,要按照他的能力希望名次能比上一回靠前一些。

如果孩子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上游,家长就应该心满意足了,这样的成绩意味着孩子在学校和老师那里没有过多的压力,不会经常被别人拿来比较,他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的孩子更得如何快乐地生活,长大之后也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家长也应该告诉孩子:我不是因为你考了第一名,所以才要奖励你。爸爸妈妈爱你,就算你考的成绩不理想,但是我们能看到你付出的努力和耐心,那就值得被奖励。”让孩子明白,家长所给予的期望并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关怀,是柔软的爱,不是充满着尖刺的鞭子,孩子做事时的心理压力小了,也就可以游刃有余地从容面对一切,何谈缺乏耐心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