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衍鎏:告诫子孙“不求虚名,不收不义之财” 家风文化
家风家训 由小雪供稿商衍鎏、商承祚父子切磋书艺
清初有商氏为广州驻防正白旗汉军人,后入籍番禺。至第十代的商廷焕,幼小好学,钟情读书,中秀才,之后连续七年均未考中举人。失望之余,将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商衍瀛、商衍鎏身上。两兄弟不负所望,先后考中进士,其中商衍鎏为中国最后一位探花,在广东科举史上有“禺山双凤”之誉。商衍鎏从清朝探花、民国总统顾问,到新中国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委员,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他写下“心有常师淇澳竹,品宜特立华峰莲”的祖训,告诫子孙人生在世不求虚名,应以治学为本,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不义之财,决不收受,否则影响人品道德,为人所耻、可恶。
1930年初,商承祖在德国汉堡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文学。
商家一心从文,培养出外文专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等,成为近现代岭南文化望族。商衍鎏长子商承祖民国时期为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及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次子商承祚(1902—1991年)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的儿子商志馥、商志(香覃)均为中山大学教授。商氏一家自1964年开始向国家捐赠文物图书,先后向深圳博物馆、中大图书馆捐赠商代青铜器、宋代石砚及4200册藏书,为社会各界所敬重。
商衍鎏的曾孙商尔从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他说:“祖父虽然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但他和曾祖父商衍鎏曾出国留学,他们的教育理念在当时也算比较先进的,很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不会强求。父辈告诫别想成为富二代,做人必须正直。”
商氏家谱
商尔从说,父辈从没想过靠文物发财,一方面私人的能力很难保管这些文物,有些藏品对保藏是有很高要求的,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条件,捐出来国家更有能力保藏它们。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想拿出去投资,更不想家族里有资产的纠纷。曾有文物商人上门收购商衍鎏和商承祚字画,许以每幅5000美金的高价,但我们从不应允。长辈常说,千万别期望成为“富二代”,要靠自己的本事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