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乏自信?培养宝宝“积极人格”的父母这样做 父母问答,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 由土凤凰供稿早教宝waer.cn育儿专家
Edgar 邵采夫
早教宝 课程学术与研发经理
早教宝“父母课堂”首席研发与培训导师
早教宝启蒙APP 父母问答 育儿专家
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9252儿童网 心理、育儿专题作家
从事儿童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咨询工作10年
这是关于
“孩子不积极、不努力、没自信”的话题。
孩子的积极努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先举个孩子成功时的例子,比如,拼拼图,有一天孩子终于提起精神,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全拼对了(假设平时一般拼不到一半就放弃了)。
A妈妈可能会惊讶地说:“你看,你可以的啊!竟然全拼对了,这不很好吗?只要你认真努力,你就可以做得像这次这么好!继续加油!”
这些话乍一听像是肯定鼓励甚至表扬,但孩子听了是什么感觉呢?孩子听到的也许是:“你就应该这么努力才对!如果你每次都像今天这样努力不就好了吗?” 所以,A妈妈的潜在逻辑是:只要没成功,就意味着你之前不够努力。这次成功,就只是这次努力所至。
假设还有一个B妈妈,可能会传达这样的意思:“哇,真厉害!这一次的完成不止属于这一次,而是包含着你过去每一分每一秒的努力,是你过去每一次的浇水施肥,辛勤耕耘的结果。没有哪一个成功是偶然的,而是过去的很多次努力在此刻的展现。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你一定也为自己感到高兴,是吗?”
这一次,孩子听到了什么?感受如何?他将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过去的行为?他会决定接下来怎么做?
是的,有着“积极倾向”的家长不会轻易告诉孩子“你不够努力,因为你没成功”。事实是,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成功。但他们会善于肯定孩子过去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他们总会让孩子感受到真切的价值感!
那就是:我过去是努力的,哪怕是一点点,我过去的行为是有让我自己满意的,哪怕是一点点,我的爸爸妈妈也对我是满意的,哪怕是一点点,哪怕我还有不足,但我有价值感,有成就感,哪怕是一点点。我感到充满力量,我还可以做得再好一点,我还想继续努力……
自信与内在动力就这样悄悄得明亮起来了,每一个这样的时刻,就仿佛星星之火,在孩子的心里被点亮。
我们来总结一下,能够培养孩子“积极人格”的父母通常是怎么做的呢?
1. 孩子做得好时,肯定过去的长久努力。
他们会告诉孩子:成功,是基于过去长久的努力,而非仅仅是态度好了。他们较少纠结在孩子的态度上,他们知道态度是随着行为习惯和自信心而改变的,他们不求孩子完美,只求努力改善。
2. 孩子做得不好时,真实地肯定孩子并引导孩子自我肯定。
积极关注,不是指盲目鼓励和表扬,而是指在孩子没有做好的时候,也能发现孩子“已经做到的”值得肯定的部分,比如:“虽然没有拼完,但你这一次的方法是按颜色拼。”;“虽然你不情愿,但这一次是你自己把iPad放下的,而不是等到妈妈从你手里拿走。”
他们也会注重引导孩子自我肯定,让孩子先说说哪里对自己比较满意,再说说哪里可以改善,作为成长点来发掘孩子的内在动力。
3. 他们愿意耐心等待,慢慢引导。
较少强迫孩子一定要在程度上做得如何如何更好,不会让孩子感受到“我永远不够好”,而是经常让孩子感到“我有可取之处,我还想更好”。因为他们更关注“做的过程”,相信现在孩子做到的部分,总会推动成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