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关于人体小常识_小学生身体健康知识 人体知识

人体知识优尔供稿

  小学生运动健康小知识

  小学生生长发育较快,而他们的身体又很稚嫩,骨骼、肌肉、内脏等器官均较脆弱,所以绝不能忽视养护。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一、选择合适的场地

  目前,条件一般的学校体育场地大多是水泥的,如篮球场、排球场等。其实,水泥、柏油铺设的操场质地坚硬、弹性极差,长期在这种场地进行跑、跳等体育锻炼,不仅极易发生外伤,而且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损伤。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尽量设置塑胶场地。这种场地能保护学生不易受伤,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尽量保持土质场地与沙场地。

  二、保证器材安全

  器材的选择对于学生安全非常重要,学校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努力争取逐步配齐,条件所限一时配不齐的,可以发动师生自制器材,但一定要考虑到卫生和安全因素。要做到不合格的器材不用,坏器材不能凑合使用。

  三、课堂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运动负荷。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以室外为主要场所,在动态之中进行,因此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倘若学生使用器械不当或生理负荷过量,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2.加强体育课安全意识。体育课要求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活动时的确存在不安全因素,有潜在的危险性,但只要注意养护教育,课堂组织严密,以正确科学的方法施教,加强养护措施,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3.安全先从教师做起。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养护意识应该渗透到备课、上课、课后小结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排除。不仅仅是写好教案,而且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要揣摩教材的技术要领、动作结构、重点与难点、保护与帮助,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如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纪律习惯、运动能力等等。

  4.教学要严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灵敏的技巧、娴熟的技能,并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动作要领,明确技术规范,进行准确操练。教师还必须亲自带领或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必要的专门性练习。

  5.服装不可忽视。对于体育课的着装,教师必须有严格的要求,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不得穿皮鞋、凉鞋、塑料底鞋;不得携带钥匙、小刀等利器。

  预防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3~7月份是我区流感的高峰季节。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为特点,常突起畏寒、发热、明显乏力、剧烈头痛、全身酸痛。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通过呼吸、咳嗽、喷嚏等方式喷出飞沫,易感者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而受感染;或通过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接触传播。

  治疗原则: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服抗流感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发生。

  预防措施:

  1.受到感染者,应注意休息,以免病情加重和诱发并发症;发生在集体单位如学校、托幼儿园的流感病人,应暂停上班或上学直至痊愈;

  2.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防止病菌滋生积聚;

  3.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年老体弱人士;

  4.接种流感病毒疫苗。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病毒疫苗能有效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接种地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镇(街道)卫生院、闽南分院。

  接种对象:6个月以上的人士均可接种,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住养老院、福利院者及其护理人员;免疫力低下者(如长期服用激素、放疗、化疗的病人及艾滋病感染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托幼机构儿童等重点人群。

  远离肠病毒传染

  梅雨季节是肠病毒流行的高峰期,各种年龄层皆可能感染,但以2-5岁的婴幼儿为高危险群,并发症发生率亦较高。那么,什么是肠病毒?

  肠病毐是一群病毐的总称,因病毒的特性可耐酸,进入小肠繁殖之后从粪便排出,故称之为肠病毒。

  该病毒有68种,又可分为:小儿麻痹病毒(3种),A群克沙奇病毒(23种),B群克沙奇病毒(6种),新型肠病毒(4种,68型-71)Echovirus(32种)。在六十多型肠病毒中,除了小儿麻痹病毒外,其余肠病毒可以说无特效药可治疗,且其传染力相当强。

  肠病毒主要传染途径

  一、飞沫传染

  咽峡炎发病初期两周,病毒集中在咽喉,咳嗽所散布的飞沫就有病毒存在。

  二、粪口传染

  肠病毒生存力、繁殖力强,经肠胃道排出长达2个月,如厕后、或是清理小朋友的粪便时,都要确实洗手,并妥善丢弃排泄物。

  三、接触传染

  污染的手接触摸眼、口、鼻而受到感染,尤其以鼻黏膜、口腔最易感染,故小朋友不要有挖鼻孔、吃手指的行为。

  如何预防肠病毒传染?

  其实注意个人及居家环境卫生,就是远离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下面对于日常预防医生提了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勤洗手是远离肠病毒第一步

  手是病毒传染最主要途径,所以大家平常要勤洗手,并且要用肥皂洗手才算干净。正确的洗手方式:干净的水搭配传统肥皂,仔细的“搓”洗,再用大量清水冲净,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将病菌清除。

  有些人喜欢用酒精洗手,认为酒精才能真正杀死细菌,其实肠病毒的结构,不容易被酒精所破坏,实际的防疫效果是没有用传统的肥皂洗手好的。且酒精不单无法对肠病毒构成威胁,反而容易伤害婴、幼童细嫩的肌肤。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醒大人也要勤洗手,根据以往的肠病毒案例显示,好多的患者,感染都是来自家人。由于大人或大孩子感染肠病毒症状通常不明显,一半以上大人感染无症状,但接触传染家中婴幼儿,则会造成明显病情!所以大人或大孩子从外面返家,务必先更换干净衣物,抹上肥皂正确洗手之后,才能搂抱、喂食、或与幼童玩耍,接触家中婴幼儿。

  二、家里有小孩染上肠病毒要隔离

  家中若有孩子出现昏睡、呕吐、抽搐类似肠病毒症状时,父母亲要提高警觉,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孩童送医就治,不宜延误。

  肠病毒重症表现为:包括严重吞咽困难或拒食、持续高烧三天以上、严重呕吐、呼吸喘或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病童退烧后仍嗜睡、感觉倦怠,或是出现类似手脚抽筋、肢体无力等症状都要留意。

  家里有小孩染上肠病毒,为了安全起见,将其与其它小孩隔离以免相互传染

  三、儿童应禁止前往室内游戏区

  充分的睡眠、良好的营养状况及运动,可增强儿童的免疫力,远离肠病毒威胁;哺育母乳至少四个月,可保护新生儿及婴儿免受肠病毒的感染。

  同时当有肠病流行时,应尽量避免带小朋友出入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室内游戏区、大卖场、百货公司,更该避免。

  四、要提醒孩童不要挖鼻孔,避免幼儿吸吮手指

  1、肠病毒怕紫外线,所以可以带小朋友亲近大自然,晒晒太阳、或是在阳光下从事运动,但别忘记事先做好防晒工作。

  2、病菌最容易从鼻黏膜进入,要告戒小朋友不可挖鼻孔。

  3、夏天到公共场所游水、戏水,应前往符合卫生标准的游泳池,下水之前先冲洗,游泳完后漱漱口。

  4、天气闷热,忌吃未煮熟的食物,另外应尽量让孩童吃新鲜食材,勿吃下保存不良的隔餐食物。

  5、要禁止小朋友将手放入口中,吃饭前后、如厕后要彻底将手洗干净;洗手之后也要记得不要再摸眼睛、嘴巴、鼻子等五官。

  6、成人切忌与幼童共饮共食,勿以手、口喂养食物予幼童。

  7、居家环境应定时清洁,清洁时可将一瓶盖的漂白水放入2公升清水中稀释,用来擦拭家具、清洁地版、擦拭小朋友常接触的玩具或设施,预防病毒残留。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