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修复战争遗址 古建保护
文化常识 由优尔供稿太原市尖草坪区文物旅游局发布消息,文物专家修复了二龙山上3座碉堡、1处地下暗道,该遗址是一个完整的工事防御体系,这是我市首次修复战争遗址中的碉堡、暗道,为研究太原解放史、民国时期战斗要塞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
本次修复的另外两座碉堡位于指挥碉堡的西南方,分别为三角形碉碉堡和塔式碉堡,体积较小。李沛军介绍,烈石山的三座碉堡和暗道,构成了指挥、战斗、屯兵完整的综合性军事工事,在我市十分罕见,是研究太原解放战争的珍贵史料。近期文物部门将向省市民政部门申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龙山又名烈石山,西临汾河,地势险要,是太原的北大门。解放战争期间,阎锡山军队在烈石山上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现保存有碉堡3座、地下暗道1处。从今年4月起,文物专家对碉堡和暗道进行淤塞清理,将已经塌落的机枪射击口、钢制扶手等建筑构件进行了固定安装。
地下暗道的西南入口设在一处灌木丛中,十分隐蔽,暗道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墙壁用水泥砌成,地面平坦,顶部为圆拱形,宽1.5米、高两米,长约40米。暗道内设有储水池、灶台、休息室等,干燥凉爽,通风良好。在暗道东北方约200米处,保存有一座指挥碉堡,外部呈蘑菇状,体积巨大,直径约10米。碉堡主体隐藏在山体中,外部仅露出7个射击口,在碉堡出口处有一条“之”字形的战壕,向树林深处延伸。
上一篇:专业修复师缺失导致文物损失严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