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的科技意识 微派建筑,徽派建筑介绍
文化常识 由优尔供稿古徽州地处吴头楚尾,境内有通往钱塘江的新安江水系和通往长江的阊江水系、青弋江水系,深受吴楚文化浸染,文化繁荣,科技发达。在这种历史背景和地域环境中蓬勃发展起来的徽派民居集思广益、博取众长,借鉴汲收了各地建筑精华,科技意识甚强。
首先体现在整体布局上。徽州诸县山逼水急,民居顺溪流两侧展开,其支流或人工沟渠穿街过巷,迂回盘曲。流水不腐,清澈洁净,村民饮水俯拾即是,既方便又卫生。人们在溪水下游挖塘养鱼,蓄水洗衣;在水口各支流交汇处盖磨房,置水碓捣米、磨面、揉茶,充分利用水能资源。
徽派民居倚山背水,坐北朝南,从前往后逐渐升高,冬天朔风南袭影响甚微,却可以充分采收阳光,温暖亮堂。巷弄里石板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且辟有排水沟,晴天不打滑,雨天不沾泥,人行其上,恬然自如。
徽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清明时节季风频吹,对房屋构成威胁。为此,人们在水口及庭院四周广植林木,春天抵御狂风,夏天遮阴蔽日,还引来群鸟栖息鸣唱,改善了生活环境,创造出一种天然和谐。
其次体现在外观轮廓上。徽派民居地基和墙体之间有一圈两尺多高的旗牌石,整齐匀称,坚固结实,其作用有二:一是把四面外墙联为一体,防止因地基受力不均低凹塌陷,导致墙体开裂错位。二是抬高墙体,避免雨水腐蚀墙皮,留下倾塌隐患。
徽州民居飞檐翘角、突兀多姿马头墙给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其防火、防风实用价值却鲜为人知了。徽州人聚族而居,房屋以宗祠为中心紧密相连,一旦发生火灾,后患无穷。高大厚实的马头墙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有效遏制了火患蔓延。同时,马头墙顶端墙头部分可以有效抵挡东南季风,保护瓦片不被吹落。
此外,徽派民居前、后门及木框窗户上方砌有砖瓦结构的门(窗)罩,遮日挡雨,防止门(窗)筐因日晒雨蚀而风化腐朽。大门门楣上方辟有檐口集中采光,前后檐配置了竹笕导流雨水,也都体现了能工巧匠的巧手慧心。
再次体现在内部结构上。徽派民居多为深宅大院,占地广阔,屋内不砌山墙,而用薄板在屋柱房梁围成的框架里装修成若干单间,造价低,空间大,经济实惠。各单间顶部梁楹交错,勾心斗角,巧妙地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人字架”撑起屋顶檩条,将整栋房屋联为一体,稳当结实。
徽州的深宅大院大多辟有天井。阳光照在天井里,内室也一样光明灿亮,通风透气,梅雨季节不用担心家具器什发霉腐烂;天井四周的矩形回廊是进入各单间的通道,青石地面,雅致清洁,下设下水道,排放雨水和生活污水快捷又方便。廊柱间的栏板上摆满了花盆,在这个温暖潮润的小天地里,花草沐浴着阳光雨露而无风吹霜打之虞,开得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为肃穆清寂的内室增辉添彩,生趣盎然,净化了室内空气,美化了居家环境。
科技知识的推广昔及和科学原理的灵活运用,使徽派民居融美观实用于一体,防火、防风、防潮、采光功能齐全,堪称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