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该不该没收孩子玩具? 幼教咨询
优育与幼教 由土凤凰供稿
这一阵子,班级中有几个男孩子开始带自己的小赛车来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时小手插在裤袋里偷偷地摸着,户外运动时几个小脑袋簇拥在一起,比比哪一辆更酷更炫……于是,我设计了一场辩论赛“上学带玩具”,主要目的是形成一条孩子认可的班级公约。最后在我的参与下,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玩具可以带,但只能在指定时间玩;上课、早操、集体舞等规则性较强的集体活动中不可以玩自带玩具,否则没收。可两天后偏偏小麦子跳集体舞的时候没忍住,溜号了,立刻有几个男孩围了过去,不用说,被玩具吸引过去了。于是,我严格执行了班规:没收。他虽沮丧,也无话可说,因为“否则没收”这话当初就是他说的。
放学时小麦子来找我了,试图要回玩具。他一副小乖猫的样子,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你就还我吧。”这孩子每次道歉比火箭上天还快,以往保管了他的玩具当天还他,过几天他一如既往,随时随地玩自带玩具,对集体规则置之不理。这次,我准备再憋他几天:“没收不代表暂时保管,没收就是不会归还了,上次辩论会不是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吗?”他脸憋得通红,还掉了两滴眼泪:“你是一个大坏蛋!”然后转身走了。过了一会,又听到他和别人谈笑自如了。外婆来接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和外婆说什么,也没有和我告别,头也不回地走了。
跟以往相比,这孩子的情绪控制已经大有好转了。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他发火了,户外运动时间一个人回到教室把教室里搞得一片狼藉,桌子横七竖八,椅子倒了一地,连墙上的纸都被他撕了;冷静后他会重新整理,然后一脸乖巧地说:“老师,刚才我错了。”
大家说,这次面对玩具的问题我怎么办好呢?
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和处理“玩具事件”
(讨论者包括王静、小麦子的妈妈和几位同行。)
王静: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班级公约是来自于孩子的,所以孩子应该遵守。规则的执行要坚持。
同行M:还是先别叫公约吧,可能只是口袋政策,老师自己说了算。
麦妈:他既然懂得什么叫没收,也知道没收的原因就该没收没商量。
同行A:我不同意没收,这些玩具是私人物品,老师没有权利没收。试想,规则制订之后,如果孩子上课时玩的是枚金戒指,老师会没收吗?
同行B:班级里的规则究竟是孩子的规则,还是老师“忽悠”孩子按老师的意图制订的?这个也需要思考。
王静:我也反思自己,是不是演绎着假民主,让孩子往圈套里跳。
麦妈:对待孩子要因人施教吧,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对于我儿子来说,规则比较重要,尤其是自己都已经认可的规则。所以我支持老师的做法。
王静:对于孩子,玩具比什么规则都重要;对于我,也觉得规则对这个孩子目前的发展更重要。我曾经对他课堂上玩玩具的事情进行提醒、代为保管,放学时归还,但是他依然会在集体活动时玩,所以才有了“没收”。
同行C:我思考的角度是,教学活动对这个孩子没有吸引力,也是一个原因。
王静:小麦子确实是班级里年龄大、能力强的一个孩子,一些活动对他而言缺乏挑战性,所以他会走神。而对绘画、手工、建构等活动,他是很专注的,不可能拿玩具出来玩。
同行A:我是不会没收孩子的玩具的,我会在当天把玩具归还给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用幽默些的语言提出明确的要求,几次交流之后,孩子的规则便在家园合力下形成了。
同行E:我也觉得玩具不能归老师所有,以后可以在这个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用奖励的方式归还给他。不过,小麦子说老师是大坏蛋,这个怎么处理呢?
王静:孩子非常气愤时情绪需要宣泄,我理解,等他冷静时再谈。我同意因人施教的说法,也同意家园合作的方式,我的课堂如何使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投入地参与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放学时小麦子来找我了,试图要回玩具。他一副小乖猫的样子,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你就还我吧。”这孩子每次道歉比火箭上天还快,以往保管了他的玩具当天还他,过几天他一如既往,随时随地玩自带玩具,对集体规则置之不理。这次,我准备再憋他几天:“没收不代表暂时保管,没收就是不会归还了,上次辩论会不是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吗?”他脸憋得通红,还掉了两滴眼泪:“你是一个大坏蛋!”然后转身走了。过了一会,又听到他和别人谈笑自如了。外婆来接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和外婆说什么,也没有和我告别,头也不回地走了。
跟以往相比,这孩子的情绪控制已经大有好转了。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他发火了,户外运动时间一个人回到教室把教室里搞得一片狼藉,桌子横七竖八,椅子倒了一地,连墙上的纸都被他撕了;冷静后他会重新整理,然后一脸乖巧地说:“老师,刚才我错了。”
大家说,这次面对玩具的问题我怎么办好呢?
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和处理“玩具事件”
(讨论者包括王静、小麦子的妈妈和几位同行。)
王静: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班级公约是来自于孩子的,所以孩子应该遵守。规则的执行要坚持。
同行M:还是先别叫公约吧,可能只是口袋政策,老师自己说了算。
麦妈:他既然懂得什么叫没收,也知道没收的原因就该没收没商量。
同行A:我不同意没收,这些玩具是私人物品,老师没有权利没收。试想,规则制订之后,如果孩子上课时玩的是枚金戒指,老师会没收吗?
同行B:班级里的规则究竟是孩子的规则,还是老师“忽悠”孩子按老师的意图制订的?这个也需要思考。
王静:我也反思自己,是不是演绎着假民主,让孩子往圈套里跳。
麦妈:对待孩子要因人施教吧,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对于我儿子来说,规则比较重要,尤其是自己都已经认可的规则。所以我支持老师的做法。
王静:对于孩子,玩具比什么规则都重要;对于我,也觉得规则对这个孩子目前的发展更重要。我曾经对他课堂上玩玩具的事情进行提醒、代为保管,放学时归还,但是他依然会在集体活动时玩,所以才有了“没收”。
同行C:我思考的角度是,教学活动对这个孩子没有吸引力,也是一个原因。
王静:小麦子确实是班级里年龄大、能力强的一个孩子,一些活动对他而言缺乏挑战性,所以他会走神。而对绘画、手工、建构等活动,他是很专注的,不可能拿玩具出来玩。
同行A:我是不会没收孩子的玩具的,我会在当天把玩具归还给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用幽默些的语言提出明确的要求,几次交流之后,孩子的规则便在家园合力下形成了。
同行E:我也觉得玩具不能归老师所有,以后可以在这个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用奖励的方式归还给他。不过,小麦子说老师是大坏蛋,这个怎么处理呢?
王静:孩子非常气愤时情绪需要宣泄,我理解,等他冷静时再谈。我同意因人施教的说法,也同意家园合作的方式,我的课堂如何使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投入地参与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上一篇:上了幼儿园没必要去学前班
下一篇: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5个教育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