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瓦当赏析 古建百科
文化常识 由优尔供稿魏晋时期瓦当图案仍以云纹为主,与汉瓦当不同的是在主题纹饰菇状云朵纹外,饰有一圈锯齿纹或由小短斜线组成的圈带。十六国时期的云纹图案,逐渐趋于简化,以后逐渐消失。
这一时期文字瓦当日渐减少,图案构成与汉瓦当模式不同,在瓦当圆心的上下左右各设一线,呈“井”字形,围绕圆心书四字铭文,“井”字四角各饰一乳钉。
这种瓦当在内蒙武川梁古城遗址及山西大同北魏平城遗址均有出土。其文字读法为左右上下或上下左右与汉旋读法亦有所不同。有的瓦当边缘有一圈模印小字,内容为纪年、月、日等。到隋唐时期,文字瓦当已很少见到。
从北魏开始,以莲花和兽面为主题图案的瓦当开始盛行。莲花瓦当的正中央花心处饰有凸起的圆乳钉状莲实,花心周围有数片莲花瓣,瓣叶宽肥,相邻的瓣叶间露出叠压在下层的莲办尖,形态非常逼真。
北魏晚期还出现一种图案较抽象化的莲花瓦当,其花心为莲蓬状。花办形状尖窄,线条圆润舒畅,自然大方。除这两种图案外,还有一种更具艺术特色的装饰图案,即莲花化生瓦当。
其图案是在瓦当中心的莲房上方,有一尊半身的童子形貌的裸体比生,身后有背光,双手合十,莲瓣体态宽肥,莲瓣周围绕一圈连珠纹,这种瓦当仅在北魏都城遗址发现过,其文物价值极高。
兽面瓦当图案是一个具有高浮雕效果的兽面纹样,粗眉巨目,阔嘴吡牙,面目狰狞,透出一种或猛之感。


北宋初期,莲花瓦当仍很常见。兽面瓦当在北魏至隋唐虽未普遍盛行,然从宋代中期直至元代,取代了莲花瓦当成为主要的类型。明清建筑则以蟠龙纹瓦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