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的历史 古建史话
文化常识 由优尔供稿在民间工艺美术品种中,还有一种历史久远的建筑装饰艺术--砖雕。有关记载先见于《左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实物自汉至清屡有发现,近代发展为一种民间工艺,南方当推苏州与嘉兴,北方无疑以京津为冠,在天津与“泥人张”、“风筝魏”并称的是“刻砖刘”。刘凤鸣(公元1879一1978年),原名刘恩林,他是著名砖雕艺人马顺清的外孙。当年天津由于商业繁兴,许多富商大贾纷纷建宅院和园林,砖雕工艺应运而发达。清初有马士海与宁四爷,道光年间有马顺清、赵连壁等多达50余位名匠。刘凤鸣之所以赢得“割砖刘”之誉,是因为他发展了马氏的“贴砖法”。从而更加强了画面的层次,使画面凹凸多,起伏大。刘凤鸣善于将丰富性和含蓄性统一起来,近处人物、动物、亭台楼阁做得细致入微,远处常有半座茅舍、风亭在山林间隐现。造成一种近实远虚的丰富深远之感。
江南砖雕,由于苏州园林的兴起,促进了砖雕工艺水平的提高,苏州砖雕也因园林所具有的雅趣,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即常在作品中点缀书法、印章等与砖雕花卉构成诗、书、画一体,与苏州这一文化名城的气氛十分协调。
另外,河南安阳、偃师、温县等处的砖雕上有佛教形象、杂剧人物等,不仅集中了古代砖雕的装饰手法,而且展示出宋代杂剧的表演风貌。蓟县的塔砖雕“唐人舞乐图”、浙江黄岩灵石寺戏剧人物雕和宁夏宋墓出土的砖雕“人物担物图”等都在突出形象总体轮廓的基础上,又以线刻表现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