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怎么写5篇 读后感
读后感 由优尔供稿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很多人依旧得不出答案,不妨就看看《月亮与六便士》吧。下面是9252儿童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怎么写例文,希望你喜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怎么写篇1
知道毛姆以及他所著的这本书,还是好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年轻,工作没压力,有点闲钱,有大把的时间,却荒废在了人人网的页面小游戏上。跟网友边玩游戏边聊天,听他说到了毛姆是他最喜欢的作家。当时还顺手百度了一下,呵呵,惭愧啊。
说实话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多情景,思维是我理解不了的。我一点也不明白,因为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和情感道德很多事难以接受。
然而书中对人性的刻画,对自由的向往,对遵从内心的渴望,却真想让人抛却眼前的束缚,去到那个海天一色,充斥着椰子树,大海,简陋的小木屋,只有海滩上四处游走的面包蟹和充满奇异色彩的画布中去。
这才逐渐认识到,前篇在英国法国发生的一切,不过都是对现实的批判,对人性的复杂描述的越深刻,越能体现出后面对自由的向往。
生活在北方城市里的我,从小习惯了按部就班,朝九晚五。偶尔的旅游路线,就更倾向于那种海边慢生活的城市。旅游结束,一切回归,开启又一轮的加班,客户,完成KPI。谁又能真正抛开一切,到陌生的城市,不在意住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只为心中的理想而活?那种纯净的精神世界,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太过难寻了。
只愿我们都能有更多的空间,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不在意他人的看法,能活的再快乐一些,潇洒一些,自由一些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怎么写篇2
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物质生活,二者可共语,也可分开而论。但我确实没有想到斯朱兰竟可以把它们分得如此之开,以致于我对他充满了愤怒、厌恶与不解,只是最终是不可名状的敬佩。
美,给漫不经心的人顺手拾捡,失去了尊严;美,字用得太滥跟千万个不值一提的.俗物共用一名,也丧失了尊严。可能“美”得划分个等级,像这样按笔画“一笔,两笔……九笔‘美’”,而这个等级,在每个人自己心里。斯朱兰所追求的美可能真美,但我无法理解更做不到。他对任何都不屑一顾的样子,真的好讨打。而他对病魔的不屑以至最后不屑一顾一把火烧掉他的一切,先是震惊,再是敬佩。
我可能抓住了中心思想,但我还想说说我喜欢的细节。
“爱情中的傲气只是因为你其实更爱自己。”暂不论德克对妻子对自己的背叛所作的反应到底是因为爱还是因为自卑,或是二者共驱,他已然没有了傲气。爱情当中互相有爱(划重点)的两个人总有一个更爱对方,而另一个其实是更爱自己的,或许这样的爱情才走得更远。(德克对妻子的爱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自己用情既深,对方不能不报以深情。”愚蠢至极的幼稚观点。倘若对方毫无同情之心,感恩之心,何来深情?就算有,又何以见得深情即爱情?
“生活保障的满足,家财在手的骄傲,受人宠爱的快乐,有家可归的欣慰”确是舒适安逸,我可能有点自私,但好像缺了什么,我大概真的有爱吧!(算不上无私,怎么说也是隐藏得很好的自私:柔弱感、保护欲、善待和取悦对方的冲动)
说这些,都源于,我是一个俗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怎么写篇3
前天就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到今天还觉得应该把读后感写下来。虽然我的阅读感想可能对别人来说,没有两便士的关系。
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有提起《月亮和六便士》,然而并不是很多人真正读过它。这是一个描写一位伟大画家如何处理崇高理想和平庸世俗的故事。毛姆真的故事大师、叙述大师(读的是译本,不能评论作者的语言),亦真亦假的叙述,常常让你不知道读的到底是真是传记还是小说。
不得不说李继宏是很有功底的译者,译文流畅清晰,一点都读不出翻译的痕迹,深厚的中文功底让人不觉得这是在读一个外国人的故事。
最后说说Strickland。因为读过《莫奈和他的眼睛》,被莫奈贫苦和执着的生活深深打动。感动于莫奈对原配妻子Camille矢志不渝的情感,惊诧于视力严重下降的晚年他甚至挑战巨幅作画。张嘉玮平和和有力的语言让人对入世、执著、可敬的莫奈敬佩不已。
相对于莫奈,同样是追求与众不同的的艺术道路的Strickland(或者说高更,再次感叹毛姆的叙述)却与世俗过于格格不入。抛弃妻子,置善意和爱情于不顾,最终躲入原始山林作画,过着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且最终默默无闻地惨死。我上网了解了一下高更的画风,确实粗矿的画风确实独树一帜,不了解艺术而向往精致生活的人可能并不会太喜欢。
然而就是这些凡人所不能理解的另类的艺术人生,才可以称之为“传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怎么写篇4
“幸福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人想获得物质上的幸福,而有人想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有人渴望找到一个收入不错稳定的工作,而有人渴望获得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我读了《月亮和六便士》,觉得幸福的模样千姿百态,有很多很多种。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叫斯特里克兰的家伙,为了当画家,画出自己想要的画作,抛弃了亲人、金钱、地位,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打拼,忍受了一切痛苦之后,他终于在临死前完成了自己想要的画作,并被世人仰慕的故事。
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斯特里兰克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从一个翩翩风度的贵人变成一个窘迫的穷人,从身边簇拥着很多亲朋好友的人变成一个孤苦伶仃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从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变成了人们眼中丧心病狂的疯子。但是,他没有被这一切打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另一个人物斯特罗夫也想当画家,可最终在现实的痛苦中退却下来,回家当了一个木匠,他没有得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这两个人,孰对孰错,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公认的一点便是斯特里兰克得到了他的“月亮”。而斯特罗夫得到了他的“六便士”。
“月亮”代表着心中理想的生活,“六便士”代表眼前脚踏实地的生活。用当今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既要心存诗和远方,又要着眼于眼前的苟且。就像我,我将来想当一名作家,用一颗热忱的心写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情。启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气氛。而现在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正是需要大量全面的学习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时候,我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朝着目标前进。这便是我的“月亮”和“六便士”。
“幸福是什么”这取决于每个人看待生活的意义。从小的方面,一顿可口的饭菜是幸福,一件漂亮的衣服是幸福,一句真挚的表扬是幸福,一个温暖的拥抱也是幸福。从大的方面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幸福,安安稳稳,衣食不愁也是幸福。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到自己人生的“月亮”,如果没有,那拿好自己的“六便士”也是好的。愿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拥有一份坦荡的心,活出自己独特的那份精彩,我想那便是幸福最好的模样。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怎么写篇5
《月亮和六便士》看完好几天了,当时很想写点什么,但又总是怕不到位;今天又接到过去学生的电话,言谈中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充满了期待,于是我有了写的冲动。
记得看完时已经好晚了,老公问:“这么好看吗?”
“嗯。可以吧。”
“讲什么的?”
“以高更的生平为模板,写了一个有天赋的画家的故事。听从内心的召唤,寻找精神的家园。”
内心的召唤,这是我看完书之后强烈的印象。画家心中有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他被炙烤,受煎熬,只为找到准确表达的方式,找到让他内心平静的地方。所幸,最后他找到了,临终前,他的心平静了,他在他向往的地方画出了他理想的世界,他平静、满足地离开了人世,带着对世人的不屑。画家深知自己画作的价值,但他从不售卖,也不让人看,因为他知道世人看不懂,他只是在想报答某人时才把自己的一幅画送给他,在对方推辞不受时说:“你还是拿着吧,几十年后它会有点用的。”呵呵,多么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