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 【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 由土凤凰供稿【原文】
10•8 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食饐(2)而餲(3),鱼馁(4)而肉败(5),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6),不食。不时(7),不食,割不正(8),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9)。唯酒无量,不及乱(10)。沽酒市脯(11),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
(1)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2)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3)餲:音ài,变味了。
(4)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5)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6)饪:烹调制作饭菜。
(7)不时:应时,时鲜。
(8)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9)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10)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
(11)脯:音fǔ,熟肉干。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原文】
10•9 祭于公,不宿肉(1),祭肉(2)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注释】
(1)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
(2)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
【译文】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评析】
以上4章里,记述了孔子的衣着和饮食习惯。孔子对“礼”的遵循,不仅表现在与国君和大夫们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仪式,而且表现在衣着方面。他对祭祀时、服丧时和平时所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单衣、罩衣、麻衣、皮袍、睡衣、浴衣、礼服、便服等,都有不同的规定。在吃的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对于食物,有八种他不吃。吃了,就有害于健康。
【原文】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原文】
10•11 虽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齐(3)如也。
【注释】
(1)菜羹:用菜做成的汤。
(2)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
(3)齐:同斋。
【译文】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原文】
10•12 席(1)不正,不坐。
【注释】
(1)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原文】
10•13 乡人饮酒(1),杖者(2)出,斯出矣。
【注释】
(1)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
(2)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
【译文】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原文】
10•14 乡人傩(1),朝服而立于阼阶(2)。
【注释】
(1)傩:音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
(2)阼阶:阼,音zuò,东面的台阶。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在这里欢迎客人。
【译文】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原文】
10•15 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2)。
【注释】
(1)问: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2)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两次拜别。
【译文】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评析】
以上6章中,记载了孔子举止言谈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他时时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他认为,“礼”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一投足、一举手都必须依照礼的原则。这一方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一方面也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体力行的。
【原文】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原文】
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评析】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原文】
10•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1),必熟而荐(2)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注释】
(1)腥:牛肉。
(2)荐:供奉。
【译文】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评析】
古时候君主吃饭前,要有人先尝一尝,君主才吃。孔子对国君十分尊重。他在与国君吃饭时,都主动尝一下,表明他对礼的遵从。
上一篇:子罕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
下一篇:先进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