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分节气的风俗及农事活动 节日习俗
节日知识 由优尔供稿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春分0°。下面是9252儿童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分节气的风俗及农事活动,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春分节气的风俗
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春祭
春分也是春祭的开始。春祭,即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时,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
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图。春牛图是指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踏青、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饮春酒
我国浙江、山西一带有在春分日酿酒的风俗习惯。古书中记载:“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
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惊蛰节气有什么农事活动
(一)农事概要
蔬菜管理
1.保护地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
对节能型日光温室栽培的越冬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的管理应进行中耕划锄,提高地温增加透气性,促进新根生长。在管理上要结合防病进行叶面追肥,对受冻害或长势较弱(沤根)的作物要尽快换茬提高春季产量。
2.做好病虫害防治
由于温度低,阴天较多,灰霉病、叶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发生较为普遍,要及时喷施各类杀菌剂,防止病菌扩散造成更大危害。
果树管理
惊蛰后气候逐渐变暖,万物开始复苏,是梨、桃、李等落叶果树的开花抽梢期和柑桔、杨梅等常绿果树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园年周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生产管理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清除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虫
一是及早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僵果及杂草等,并集中烧毁;二是清理刮除枝干上的粗皮、烂疤,处理后用百菌敌1~10倍液涂抹伤口;三是抽梢前选晴暖日子全园喷石硫合剂一次,落叶果树用波美3~5度(也可用晶体石硫合剂20倍代替,已开花展叶的李、桃等应改用百菌敌300倍液),常绿果树用波美1度(也可用晶体石硫合剂100倍代替)。
2.加强芽前肥施用
主要施用尿素和有机质肥料,梨、桃、李等在惊蛰前开环状沟或放射沟株施“圣佛莱”牌有机复合肥2.5~5kg加尿素0.1~0.2kg,施后覆土;在新梢展叶期和花蕾期各喷一次有机液肥或绿芬威2号1000倍加0.2%硼砂液;梨、桃、李等在花蕾期喷“果大多”每包加水90kg,谢花后再喷“果大多”每包加水45kg。
3.合理用药,适时化学防治
梨在花蕾期,桃、李在花谢后即用2.5%消虱蚜1000倍加40%毒死蜱1000倍加80%果菌速净800倍液(梨再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或20%粉锈星1500倍)喷1~2次。
4.及时疏花或花序
梨在现蕾期先疏去弱花序,再根据需要每隔5~10cm留一花序,其余一律疏除(仅疏去花蕾),授粉条件好的每花序留一半左右的边花蕾,疏去中心花蕾;桃、李等也宜加强疏花和疏果工作。
畜牧管理
惊蛰后气温开始回升,降雨量增加。此时,田野间青草开始生长、绿肥红花草子和黄花草子生长旺盛,给草食家畜开始提供青绿饲料。这一时期,畜禽重点是抓好耕牛补料催膘,家畜的春防、春配及防病工作都必须抓紧。一般在春耕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开始给牛增加营养。
1.春季也是母牛配种季节,为不失时机抓好春配,适当加强种公牛和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
2.生猪重点抓好春季猪瘟和牲畜“五号病”的预防注射,同时预防猪只受凉感冒发热。
3.春季是家兔繁殖的黄金季节,要抓好长毛兔和肉用兔的春繁工作。要做到适时配种。
4.养鸡专业户,早春三月,天气多变,必须采取薄膜保温室育雏,提高育雏成活率。
5.防止饲料霉变,日粮中应添加抗霉剂,同时防止孕畜流产。
6.防止兔、禽球虫病、流感等病。
(二)农事常识
一、节气期间气象条件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以南地区为7~8℃,比"雨水"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我省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区为15~20mm,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mm。
二、前期气象条件与农作物生长状况
雨水节气三麦处于返青期,油菜处于现蕾抽薹期。节气期间天气晴好,气温逐渐回升,光照充足,有利于田间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减轻渍害,有利于抗灾救灾工作的开展,对小麦、油菜的灾后恢复生长有利。
目前,小麦已进入返青拔节和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冷暖交替,气候变化频繁的季节,倒春寒、连阴雨、春季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机率较高。应加强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做好田间清沟理墒,因苗施好恢复肥,适期施好小麦拔节孕穗肥和油菜抽薹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三)农事建议
1、各地要迅速突击清沟理墒,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接。同时结合清沟理墒做好稻套麦、板茬直播麦的根部覆盖和油菜田的培土壅根,增强抗冻抗倒伏的能力。
2、抓住天气回暖之机,分类适量增施小麦拔节肥和油菜抽薹肥,努力搭建丰产架势,夺取麦油丰收。
3、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立足于早、立足于抢,利用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开展春草化除工作。春季麦田化除一般掌握在拔节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若遇倒春寒,应掌握在冷尾暖头,避免寒流前用药,以防药害和加重冻害。
4、加强园艺作物防冻保温。对露地蔬菜、早芽茶等采取薄膜、遮阳网、防虫网等覆盖,对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加强修复、完善,采取内覆盖或多层覆盖,提高防寒保温能力。
5、抓好棉花、玉米的播种工作,为秋熟生产打好基础。
春分养生食谱
山药大枣养生粥
材料
山药、大枣、枸杞、大米
做法
1.大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砂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煲至大米软烂开花。
2.铁棍山药去皮切小片后放入煮好的大米粥内,再加入洗净的红枣和枸杞,小火慢煲至所有材料成熟软烂,约费时1小时,其间要经常用勺子搅拌,以防止材料粘锅。
3.煮后好放入一点点的盐,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春季应增甘少酸,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可以生吃也可做成枣粥、枣糕,可以说是养生佳品。
韭菜虾皮炒鸡蛋
材料
韭菜一把洗净,鸡蛋2-3个,盐、虾皮适量
做法
1.韭菜洗净切小段,鸡蛋破壳后打匀。2.炒锅上火,植物油烧温热后,放入虾皮煸炒至香。然后倒入打匀的鸡蛋,待鸡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状后将韭菜倒入。3.煸炒一阵后加盐,姜末、味精,再翻炒一阵即可。
功效
韭菜含大量膳食纤维,可清洁肠壁,促进排便。加入虾皮后,更加适于春季食用。这道菜营养丰富,所含热量少,并能温中养血,温暖腰膝。是很好的春季家常菜。
油焖春笋
材料
春笋、酱油、白糖、橄榄油、食盐
做法
1.春笋洗净用刀拍扁切条,再切段,待锅里水烧开,放入笋焯水。
2.放凉沥干水分待用,另锅下橄榄油烧热,爆香笋段。
3.倒入1茶匙盐、1茶匙白糖,淋入2汤匙红烧酱油翻炒。
4.然后倒入半碗水,大火焖烧收干汁即可。
功效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所以春笋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的营养美食。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吃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