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九死一生 成语故事

历史知识优尔供稿

  【释义】命运不济,多次濒临绝境。也用来形容历尽艰险,死里逃生。

  

  【出处】楚·屈原《离骚》。

  

  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一生忧国忧民,牵挂百姓疾苦,即使遭到奸人陷害而被流放时,仍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在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有一节是这样写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驰以馺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馻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大意是:“我经常深深地叹息,用袖子擦去满眶的眼泪,因为我时刻思念着楚国百姓,他们是那样艰辛、劳累!我只不过是追求美好的德行,却招来辱骂,竟然丢掉官位。

  

  流放我、迫害我、侮辱我,因为我身上戴着蕙草,因为我采集了芳草、佳卉!怕什么!只要是我真心喜爱的,即使为它死亡九次,也决不后悔!”

  

  成语是由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演变为“九死一生”。

    上一篇:七擒七纵 下一篇:一毛不拔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