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意图 初中化学教案

化学教案土凤凰供稿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在进行“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时,正是基于新课标的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最终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应用评价与反思完成知识点的整体构建。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教师:请大家跟老师一道屏住呼吸、双目微闭、凝神、静气,做深呼吸:吸气———呼气———吸气……大家是否觉得神清气爽了。你可知道,这一吸一呼气,发生了两种气体的交换,交换的两种气体是什么呢?

学生: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师:可见,这两种气体的性质并不相同,可以用哪些方法区别这两种无色气体呢?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做深呼吸,体验自身所发生的变化。此情景真实、可感、新奇,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热情。

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教师:下面,就请各小组同学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大胆地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不同,从而区分出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无色气体来。

学生们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教师巡视并引导,了解各小组实验方案设计的情况,为了避免汇报时内容上的重复,要求各小组长相互交流后再进行汇报。

小组1:用石灰水来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小组3: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小组7:分别用塑料饮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和一瓶氧气,注入少量水,快速拧紧瓶盖并振荡,看塑料瓶是否瘪了。

学生分组实验1、3、7。

小组2:我们已经学过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我们想通过比较密度,从而对二者进行区分,下面是我们设计的四个方案:

1.将两个分别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瓶口对准,氧气放在下面,二氧化碳放在上面,观察,看二氧化碳气体能否沉降至装氧气集气瓶中。

2.自制一个简易的小天平,天平两端各挂一个相同的酸奶盒,先向一端倾倒氧气,然后向另一端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天平倾斜情况。

3.将分别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的气球放在同一高度,然后同时下落,看哪一个气球下落地快。

4.将充满氧气的气球置于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房间中,看气球是否上升;或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置于充满氧气的房间中,看气球是否下降。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第二小组设计的四个方案是否都合理、可行?

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认为方案4不可行,方案1需要在氧气瓶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教师演示实验1、2、3。

[设计意图]1.小组1、3、7设计的实验,对比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易行,趣味性强;石灰水、塑料饮料瓶都来自生活,学生感到熟悉亲切,较适宜作为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内容。

2.小组2设计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操作不便,且收集多瓶气体比较耗时。改为教师演示实验,体现了实验的简约性,消除了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分组实验过多过滥的弊端,既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流畅性,又保证了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儿童网教案www.9252.com/jiaoan/

小组5:我们将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别通过紫色石蕊试液中,看石蕊试液是否变色。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即时引导,为什么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

学生1:CO2使紫色石蕊试液中的水变色,而与石蕊试液无关;

学生2: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与CO2无关;

学生3: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与水无关;

学生4:CO2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紫色石蕊变色。

……

学生们根据假设,自行设计实施并进行探究:

实验一:向蒸馏水中通入CO2,观察现象;

实验二:向蒸馏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三: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提醒学生:石蕊试液是石蕊溶于水形成的,里面含有水,实验3中的石蕊试液应换成无水的石蕊固体或干燥的石蕊试纸。)实验后,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指出:石蕊的特性是遇酸变红,上述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生成了一种酸——碳酸。)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探究的思想,确认学生4的假设成立,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解决问题,评价反思

教师投影1:从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各种方法中找出二氧化碳不同于氧气的性质?

教师投影2: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1.让学生学会归纳、学会总结、学会感悟。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课堂小结的做法,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感悟。

2.从区别CO2和O2的各种方法中提炼出的CO2性质,为下节课学习CO2的用途做好辅垫。

3.投影内容有利于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发现不足,及时得到评价与反思,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

四、教学反思

笔者深深感到:知识唯有在应用中才有活力,唯有在探索中才有生命。在知识的探索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把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现、交流、体验、全方位的参与。品味化学中科学的、人文的素养,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