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升华和凝华学案 初中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土凤凰供稿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铝业学校 李社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用物态变化观点说明云、雨、露 、雾、雪、雾凇、霜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碘和樟脑丸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及生活有关物理现象,理解升华和凝华;

2)让学生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升华和凝华现象,增进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强化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

三、学具准备:碘适量、药勺13组、樟脑丸12颗粉碎、烧杯13个,石棉网13个、酒精灯13个、三角架13个、水适量、火柴若干盒、毛玻璃13片 毛线适量

四、学习任务:

(一)复习:

物质可以处于哪几种状态?它们之间可以都可以相互转化吗?(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

(二)引入新课:那么气态和固态不经过液态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吗?让学生尝试着例举生活中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实例

1、定义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升华

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凝华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定义进行正确的理解,提出关键的两个字直接的含义。

(三)讲授新课: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1、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介绍实验器材和装置,观察的目标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重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 ,碘的蒸气凝华.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颗粒。(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完成填空:

加热前:碘是( )态的物体加热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条件是( )热。冷却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

2、学生活动: 人工造“雪”

“人造雪景”的实验操作::在一个烧杯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然后加热,再将一枯树枝放入,这时便可看到气态的樟脑丸在枯树上凝华成雪花状.让同学们自己制作并观看这一在常温下的“人造雪景”儿童网教案www.9252.com/jiaoan/

小结实验结论:2.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升华要 热,凝华要 热

(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如: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又是什么现象?

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哪种现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讨论:

(1)为什么大雪化后沙土疏松干爽?

(2)自然界中“雪”“霜”“雨”、“露”、“雾”是怎样形成的?

让学生讨论,教师指导。一起归纳总结“雪”“霜”“雨”、“露”、“雾”形成的原因推测 “雾凇”的成因

云: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

雾:水蒸气 成小水滴

露:水蒸气 成小水滴

霜:水蒸气直接 成小冰晶

雪:水蒸气直接 成小冰晶

3)课堂检测:

1. 下面的几个现象中,属于凝华的现象是:( )

A、夏天,一打开冰柜,上面冒着“白气”; B、清晨,室外树木上出现露珠;

C、北方的严冬,玻璃窗内壁上结了一层冰花; D、白炽灯丝时间用长了会变细。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

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4.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露珠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5.人工降雨时,撒布在云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使云中的水蒸汽变成水滴,形成降雨。水蒸汽变成水滴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液化 D.熔化

6.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这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发生了 现象.

7.严冬时节,玻璃窗的内表面常结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 ___________生成的,有时又可看到竖直的冰痕,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先 ,再在沿玻璃下淌的过程中 而成的。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一是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概念。二是升华和凝华的应用。三是学到了探究物理、学习物理和触摸物理的方法。

(六)作业课后1.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