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

明朝历史故事之朱慈焕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故事土凤凰供稿
就在北京城内,清军眼皮子底下,崇祯皇帝的第五子朱慈焕,成功开溜。但是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慈焕之死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与心腹太监自尽,大明国灭。在自尽之前,走向末路的崇祯帝,对于自己的妻子儿女做出这样的安排。

后宫妃嫔及公主,全都赐自尽。如果不愿意殉国保节的,崇祯帝亲自持剑结束她们的生命。而对于皇子,则派遣心腹默默送出北京,以图东山再起。

这些四散逃出的皇子中,只有一位活到了康熙朝,平平安安的活到白发之时。其余的或不知所踪,或年幼早殇。这位平安活到康熙朝的皇子,就是朱慈焕。

明朝向清朝的政权交替,非常的惨烈。虽然清朝最终入主中原,但是许多明朝旧臣,却始终坚持反清复明。这些事情,在一些电视剧中都有所表现。

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就需要拥立一个领头者。这个领头者不需要多有才能,但是一定要同明朝皇室有着联系。

在大大小小的反清复明的反叛案件中,大名鼎鼎的就数朱三太子案。而本文的主角朱慈焕,被康熙亲笔定为朱三太子,然后就被斩头了。

这事儿说来其实与朱慈焕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他本身并没有反清复明的想法。朱慈焕是崇祯帝的第五子,北京城破之时,他与兄弟失散,最终沦落民间。

饥寒交迫中,他投靠了一户王姓人家。年轻单纯的朱慈焕没有想太多,将自己的身份据实告知。幸亏王姓人家的当家人是明朝旧臣,对明朝忠心,于是默默收留了他,并为其改名王士元。

朱慈焕开始以王士元的身份生活,几年之后收留他的当家人去世。王家人害怕受到牵连,于是将其赶走。

朱慈焕于是四处流浪,最后到江南当了和尚。朱慈焕长的十分好,又有才华,气质很好。一位胡姓乡绅很欣赏他,于是劝说他还俗,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朱慈焕因此成家立业,在岳父去世之后,以教书为业。虽然来历不凡,但朱慈焕自己也知道自己身份尴尬,恐为祸端。

所以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份,与妻子平平淡淡的生活。朝廷一有风吹草动,就主动避开,多年来搬家无数次。他的谨慎,使得他活到终老,生了三子两女,儿孙满堂。

不过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有一次憋的狠了,朱慈焕就在小醉之时将自己的身份告诉给了老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一次松口终于给他惹来了杀身之祸。

康熙四十五年,一位叫念一的和尚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朱慈焕虽然主动避开,却到底在康熙四十八年被朝廷官兵抓到。

官员审问朱慈焕之时,将他与念一和尚对峙,两人皆不相识。而朱慈焕主动辩解说: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官员知道朱慈焕无辜,又想到康熙帝曾说: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以为朱慈焕无事,以后可能还会做官,对他十分礼待。

却不想康熙帝直接一道命令,将朱慈焕一家斩首灭口。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俱着立斩。

朱慈焕活到76岁,原本以为可以安稳一生,却不料最后还是因为身份满门惨死。而朱慈焕去世后,崇祯帝自此绝后。

朱慈焕的简介与生平

简介

朱慈焕,崇祯帝第五子。甲申之变后,改名王士元,流落民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才在山东汶上县被清政府捕获,全家处斩,崇祯帝绝嗣。清廷修史时,出于政治目的,称其5岁时夭折,被封悼灵王,又有玄机慈应真君之封。

生平

朱慈焕幼时被封为定王,在成大长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明朝灭亡那年,他刚刚十二岁,和两个哥哥一起被李自成军俘获,又一起被李自成挟裹出北京城南下。

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焕开始了乱世飘零。他乞讨到了一户王姓乡绅家。乡绅见他气质特别,“细询根由”。没有城府的朱慈焕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王乡绅是故明官员,见皇子沦落到如此地步,不禁“执手悲泣”,冒着风险收留了他,给他改名王士元,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

五年之后,王乡绅病故,王家不愿意继续收留他,他只好流浪到江南当了和尚。后来浙江余姚一位胡乡绅到庙里游玩,见二十出头的朱慈焕容貌清秀,气质不俗,又满腹诗书,十分擅长围棋(几十年后,蓬莱人李力远遇到朱慈焕,称其“丰标秀整,议论风生……学渊博,且工手谈,精音律”,可见朱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胡乡绅极为欣赏,劝他还俗,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于是朱慈焕落户浙江,也算是成家立业了。结婚后,朱慈焕以教书为业。岳父去世后,随着生儿育女,家累日重,他不得不四处寻找教席,还经常向一些地方绅士打秋风,勉强维持生活。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分守法,哪里风声紧,他就赶紧带着一大家逃亡,几十年间流动于大江南北,历尽艰辛。虽然一辈子受尽委屈劳累,不过毕竟活过了古稀之年,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又有了孙子,也总算儿孙满堂。特别是到了晚年,赶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为了争取民心,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特别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拜了明孝陵后,还向大臣表示要查访一个明皇室后裔,来管理明孝陵:

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后,周封之于杞宋……尔等与九卿会议俱奏。

虽然朱慈焕不敢出头去接受康熙皇帝的这个好意,但是皇帝对故明的态度如此“亲善”,他认为自己这辈子可以善终了。

不料,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祸发生。这一年四月,他正和东家在书房下棋,突然闯入一队官兵,将他锁拿。
    相关文章
    为你推荐